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副主席刘小康
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副主席刘小康
让创意提升城市品质
据政府公布的数字,深圳有6万多专业设计师,这个量是非常大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在深圳都有大量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而且也有不错的效益。服装设计在深圳也有很大的市场,许多设计师都有自己的时尚品牌。庞大的创意设计网络,推动着深圳的创意经济的发展,“设计之都”是深圳当之无愧的头衔。
未来深圳可以做的,我觉得是要将创意的因素运用到更多方面,来提升城市的品质,在用设计来创造经济效益之外,也让全体市民感受到创意设计带来的愉悦和舒适。香港在行业的规划发展上会比较小心,虽然每个项目花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品质很好。这方面,深港两地可以多加沟通。
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副执行长林同利
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副执行长林同利:
保持活力需人才培养
深圳女装发展设计有很好的土壤,周边城市的高新科技、工业都非常发达,很多企业、工厂也能够支撑设计业的发展。深圳也是一座国际性都市,具有丰富的资源,而政府对创意设计业的支持发展得比较早,这也鼓励深圳的创意设计业规模不断做大。
在台湾,设计教育开展得比较早,设计美学的养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深圳现在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如果要长期保持创新的姿态,就一定需要人才基础的培育。而在整个产业的布局上,我认为深圳还可以进一步加强、集中,提高城市的创意力量的能见度。在创意节之外,我觉得深圳可以加深与各地的交流,例如台北每年都有大量的创意活动、展览,这就是我们互相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机会。{page_break}
丹麦创新中心(香港)执行总监马汀娜 巴伯利
丹麦创新中心(香港)执行总监马汀娜 巴伯利:
把创意活动推到公共空间
深圳是一个充满可能性、机会和希望的城市,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公司和年轻的品牌设计才俊,这些都形成了有巨大吸引力的设计氛围和“磁场”,因此我们在深圳能更容易找到优质的合作伙伴。
创意城市首先是宜居城市。哥本哈根是个很舒适的城市,国内外的设计师都愿意呆在那里生活、创作。同样,深圳有很好的创意 “气候”,良好的公共交通、城市规划和文化气息形成了宜居的公共环境,因此很多国外设计师享受这种创意“气候”而选择定居在深圳,这点尤为重要。
创意活动需要多方的参与和投入,包括政府、设计公司、设计师、艺术家,但民众是最重要的参与者。意大利的创意和艺术气氛浓厚,很大原因是民众的艺术特质与创意能量都在公共空间得到展示和释放,如人们在广场、公园和街头画画、跳舞、唱歌,这就吸引了其他各国的艺术家在意大利表演和创作。深圳要真正生长出独特的创意精神,就要鼓励把更多的创意活动推到公共空间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今年“创意十二月”有不少项目聚焦在普罗大众的身上,这是一个十分好的开端。
深圳2011年度优秀设计师代表、工业设计师孙磊
深圳2011年度优秀设计师代表、工业设计师孙磊:
良好环境带来广阔空间
获得深圳2011年优秀设计师称号,对我来说是极大的荣誉。作为一位设计师,我个人事业的发展与深圳设计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因为深圳设计业良好的整体发展环境,广大设计师才能通过自己的企业平台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2008年,深圳获得了“设计之都”称号,这对深圳的设计师既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鞭策,每一名设计师都曾为获得这个称号作出了努力,每一名设计师也都应该为维护和建设这个称号继续做出贡献。
“设计之都”称号帮助深圳更紧密地进入国际设计舞台,而我们是否具备与其他国家的设计师同台竞技的实力?这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长期以来,深圳市各个部门和各个机构一直在努力为创意设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设计师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尊重。相信深圳的设计师们会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让“设计之都”这块闪亮的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