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温州鞋企入世十年,外贸依存度大增,世界经济对温州的冲击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海外市场几乎被萧条吞噬,温州制造业寒意飕飕,一些企业生产基地向着生产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转移。“温州制造”该何去何从?这成了入世十年后温商一个不期而遇的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次洽谈会上,曾有外商问潘建中:“下一个中国在哪里?下一个温州在哪里?”
潘建中不假思索地回答:“下一个中国还在中国,下一个温州还在温州。”
入世十年,温州经济对外依存程度提高,仅2008年温州市GDP对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便分别达到40.1%和34.1%。入世一方面给温企带来更广阔天地,一方面也令它们陷入到无法掌控的境遇之中,比如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特别是前者,温州皮鞋出口下滑,而国内人力成本却在上升,潘建中少见地感到了“心慌”。
有人曾劝潘建中像其他一些温州企业一样去越南、印尼等国设厂,但他拒绝了。潘建中反复对比思考,最后,留了下来,并挖空心思提升效能。
“无论世界形势如何变化,温州鞋的优势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潘建中说,的确,现在国内一线生产工人的工资已涨到3000元/月左右,而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同等工人只需要70至80美金/月,入世后全球化市场对于大家是平等的,外商会去选择那些人工费用更便宜的国家。但是,温州制鞋历史久远,拥有大量熟练技工;而且温州是著名的鞋都,3000多家鞋企和100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各环节分工协作,把制鞋成本降到了最低;更主要的是中国政局稳定,幅员辽阔,劳动力效率高,这可是东南亚国家无法比拟。
巨一的选择是对的。在金融危机余澜未了的2009年第一季度,巨一实现出口2175万美元,同比增长超60%,再次证明“温州制造”潜力依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