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三元涨价或属意料之中 理由遭质疑质量遭怀疑

三元涨价或属意料之中 理由遭质疑质量遭怀疑

  自吃了双汇“瘦肉精”、误喝“重庆啤酒”,紧随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蒙牛纯牛奶含强致癌物后引发的热议,蒙牛股价暴跌,官网被黑之后。笔者从北京几大超市证实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多个大品牌将会提价。

  自吃了双汇“瘦肉精”、误喝“重庆啤酒”,紧随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蒙牛纯牛奶含强致癌物后引发的热议,蒙牛股价暴跌,官网被黑之后。笔者从北京几大超市证实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多个大品牌将会提价。


  据了解,此前光明乳业刚刚于本月1日对其入户奶的价格上调了0.1元,因为光明入户奶业务集中在华南地区,所以并未对北京消费者产生影响,而此次三元上调产品价格则可能会对京城消费者产生影响。


  虽然在奶粉方面国产品牌一直因定价问题频遭质疑,但液态奶市场则以国产品牌为主,因此,国内厂商对液态奶的提价频率远比奶粉高。一位业内人事像笔者透漏,作为快速消费品,牛奶在每年初提价已经成为定律,所以三元涨价属于意料之中,接下来其他品牌很可能会跟涨。


  笔者从北京沃尔玛等多家大型商超了解到,就在蒙牛致癌门事件之前不久,蒙牛已经口头通知卖场,对低温奶进行提价;而伊利已经向超市方面下发了提价通知。


  对于提价事宜,蒙牛方面有关负责人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尚未下发正式提价通知。不过该负责人又表示,公司没有大范围提价的计划,更不可能整个品牌都提价。


  今天,笔者接到了三元用户向本网反映,称他收到了三元调价通知单。笔者从通知单了解到,调价品种涉及袋装VAD鲜牛奶、袋装特品鲜牛奶、袋装加钙鲜牛奶、瓶装特品鲜牛奶等共13个品种。通知单上给出的调价理由是“用工成本和物流费用增加及部分原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其中,瓶装特品鲜牛奶从1.9元涨到2.1元,原味酸牛奶从2.2元涨到2.4元,最贵的为DHA酸牛奶,调价后为2.7元。主要原因是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随后,笔者也从三元公司以及三元公司订奶处获得证实,元旦起,三元牛奶价格全线上调。涉及的13个品种,企业方面已经向用户和商超下发2012年调价通知,其中入户奶上涨0.2元。


  “此次调价并不是所有品种都涨,产品涨价也是企业不得已,今年以来,奶源和包装材料一直在涨。此外,用工成本也上升得厉害,人员工资在涨。与此同时,物流成本的上升也使企业深受压力。”三元负责人介绍。


  笔者了解并统计到,其实,从2007年以来,这已经是三元第六次提价。以三元茯苓酸牛奶为例,2007年6月每瓶仅为1.4元,8月以后为1.55元,2008年提价为1.75元,2009年提价为1.85元,2010年提价为2.1元,2011年提价为2.3元,2012年1月提价到了2.5元,每次提价平均涨0.2元。{page_break}


  “此次著名乳品企业集体提价,如果说原料成本上涨是说不过去的”,乳业专家李敏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近来全国原料奶的平均收购价格与今年八月份左右并没有太大变化。


  她说虽然人员工资、运输成本是有在涨,但是企业提价是否合理,是看企业零售价提价的幅度是否与成本上涨的幅度相当。她称有可能是因为企业竞争的关系,为了拼业绩,利用提价获得利润。


  此外,提价是小,质量是大。前不久三元也发生过多次质量问题。


  日前,有媒体报道消费者为了给怀孕的妻子补充营养,特意在超市购买了买一赠一的三元瓶装牛奶。谁知,买回家三天后妻子饮用时发现牛奶均已变质。“营养没补上还喝了过期奶。”为此徐先生将牛奶的生产者三元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道歉。现在此案还在处理。


  关于此问题业内专家向笔者分析,元旦、春节将至,一些商家想尽办法促销,大型商场、超市等“买商品附赠品”最具代表性。其中,食品购买时赠品最多。


  据业内人士透露,像三元这样的问题,大超市、商场赠品问题频出,主要是赠品的质量问题并不出在超市,多是由搞促销活动的厂家直接带进卖场。


  为控制成本,厂家往往选择价格低廉、外表显眼的商品作为赠品,其质量难以保障。此外,赠品一般不体现在发票或购物小票上,所以就算消费者想投诉,也无法拿出证据。


  据北京大学法学院金教授表示,商家利用了我国立法对生产商和商超经营者关于赠品促销的法律义务和责任规范尚不明确,进而为假冒伪劣产品促销提供了土壤。


  但由于赠品促销一般不体现在发票或购物小票上,在赠品出现质量问题后,确实难以投诉或者诉讼维权。对此金教授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消费者日常中多收集相关信息,如保留商超促销宣传单据、赠品与所购买商品的包装,甚至可以采取拍照等方式予以取证,以便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年关将至,各地工商部门、消协组织受理的与食品赠品相关的投诉明显增多。12315相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要提醒消费者,发生相关问题,必要时通报到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消费者协会以用公示、曝光、警示等手段达到社会监督的目的。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