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10年,义乌既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商人,又汇集了全球各地的商品:波兰琥珀、巴西水晶、非洲乌木、古巴雪茄、韩国服饰、西班牙红酒……在义乌几乎能一网打尽全球各地特色精品。今天的义乌不仅仅是把“中国制造”卖向全球的重要平台,更是家门口的“国际超市”。
从台商馆到进口商品馆
王青是义乌最早做进口商品生意的人之一,2000年他就开始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贝壳原材料,通过国内的加工厂做成工艺品,然后销往美国和欧洲。
“当时进口商品要收13%的关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关税就取消了。”王青说,中国“入世”后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签订了相关贸易协定,他从东南亚各国进口贝壳等饰品原材料实现了零关税,这给他的生意带来很大好处。
比王青更幸运的是很多台商和韩商。在义乌,他们较早地拥有了自己的专属经营商馆。据了解,中国“入世”后不久的2003年初,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城集团”)决定设立以港台企业为主的台商馆。当年10月22日,位于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的台商馆正式营业,共有商位93间,总经营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经营主体为台资、港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中东、欧美、东南亚等地区。2005年,“商城集团”与韩国商会义乌支会在国际商贸城二区设立韩国商品馆,共有商位44户,经营面积为2438平方米。该馆经营主体为韩国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在大陆的独资或控股企业。
2008年10月21日,位于国际商贸城三区五楼的进口商品馆正式营业,总经营面积2万余平方米,王青在进口商品馆拥有一个近400平方米的商位。
2011年4月18日,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一楼的新一代进口商品馆开门迎客,拥有商位370余个,经营面积达10万平方米。目前该馆内有国内外商户150多家,经营来自81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万余种商品。
王青在新的进口商品馆拥有三个商位,除了贝壳饰品,他还经营食品、化妆品,销售渠道也由单一的外销转变为内外兼营,销售模式越发多样化。如今,他的产品不仅吸引了众多买家,还吸引不少加盟商,在上海、广州、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他的加盟商已达30余家。
不出国门就可买到丰富的“洋货”
2011年12月28日上午,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一楼进口商品馆的“韩国故事”商馆内顾客络绎不绝。来自河南濮阳的小伙子石磊,带着几个朋友一起为自己的女友买了一条围巾和一副手套。“我女朋友特喜欢韩版服饰,我专门给她买几件正品作为新年礼物。”在义乌工作的石磊说,通过朋友他了解到义乌有个进口商品馆,春节放假前就过来看看,没想到能给女友买到她喜欢的韩国货。
“以前想买韩国服装要么出国,要么让朋友带。现在家门口就有韩国店铺,方便多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商的王女士,花2800元在“韩国故事”买了一件狐狸毛披肩,身穿自己喜欢的服装她高兴得合不拢嘴。她说,义乌国际商贸城1~5区的不少老板娘都爱来这里转转,希望淘到自己喜欢的服饰。
去年4月,“韩国故事”在义乌国际商贸城5区的进口商品馆开业。“商城集团”对进口商品经营户给予大力支持,在商馆租金方面实施优惠政策,“韩国故事”的店面租金为每年300元/平方米。现在,该商馆里的产品非常丰富,用商馆负责人吕宁芳的话说就是:女人从头到脚用的东西都有了。
“很多中国人认同韩国文化,喜欢韩国产品,所以我的生意一直不错。”吕宁芳笑着说,她一个上午就卖了5000多元的货。据她介绍,她的主要客户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购物者及旅游团队,一批又一批韩国服饰从她这里进入全国各地的千家万户。
打造国内最大“洋商品”贸易港
“云顶贸易”商馆的周经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馆经营法国的红酒、奥地利和捷克的水晶杯、西班牙的橄榄油、古巴的雪茄等“洋商品”,他对义乌进口商品市场前景看好。“国家平衡进出口的政策,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以及‘商城集团’对进口商品市场的扶持,这三点决定了义乌进口商品市场的繁荣趋势。”周经理说,“商城集团”为培育和发展进口商品馆,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很大支持,他目前的店面租金只要300元/平方米,另外还有每美元进口商品1厘的补贴,他对自己的生意充满信心。
周经理说,“商城集团”在宣传推介进口商品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在国内各大中城市的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发布进口商品馆的广告,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各种展会对进口商品馆进行宣传和推介,大大提高了进口商品馆的外向度,馆内日均客流量日益增加。
2011年3月,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获批,这给义乌出口、进口、转口贸易注入新动力,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商品馆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进口商品经营场地10万平方米以上,培育引进经营主体500家以上,商品原产地达130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进口商品贸易覆盖全国各地,其中转口贸易达30%以上,把义乌进口商品馆打造成国内最大、最富知名度的“洋商品”贸易港,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超市”。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