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供应商不看好卖场乱收费整顿:潜规则难改

供应商不看好卖场乱收费整顿:潜规则难改

我们也看到了最近五部委着手整顿零售商乱收费的消息,但实际上还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说来可悲,忙碌一年,到头来整体利润率才5%~10%,大多数利润都被卖场的各种收费给刮走了。”时值春节前市场备货阶段,这几天十分忙碌的食品供应商于先生对记者吐苦水。


  针对零售商巧立名目,向供应商收取大量费用的“潜规则”,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发展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


  2011年12月26日,上述五部委印发了有关工作方案,1月10日,五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具体工作。


  “此次处罚可能颇为严厉,如果严重的话,或者额度过大,还有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表示。


  “我们也看到了最近五部委着手整顿零售商乱收费的消息,但实际上还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于先生认为。


  严重者将负刑责


  为何选择在目前的时机进行如此严厉的整顿?消息人士对记者表示,这缘于去年很长一段时间包括供应商、消费者在内的举报。


  政府部门一直在酝酿整顿,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协调需要时间,所以现在才公布行动方案。上述消息人士表示,这其中的因素很多,包括对供应商、消费者的不满采取行动;规范市场秩序,也包括为今年宏观经济政策“扩消费”目标发力。


  而此次活动的重点目标,就是那些具有市场优势地位,不论对消费者还是供应商都有话语权和吸引力的大型零售商,一方面这些大型零售商可以利用更多的优惠折扣,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又由于需求量大,而对供应商有吸引力。


  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消息称,清理整顿主要针对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超市、百货店、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及其下属门店,包括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企业(集团):一、最大单店营业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含);二、门店数超过20家(含);三、2010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含)。


  不符合上述条件,但供应商反映其存在违规收费行为的零售商,可由省级商务、发展改革(物价)、公安、税收、工商等部门研究纳入清理整顿范围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具体的企业名单,由各个地方自己根据这些标准来定。”上述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前期调研,此次清理整顿明确了“违规收费”的名目,包括零售商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收取的合同费、搬运费、配送费、节庆费、店庆费、新店开业费、销售或结账信息查询费、刷卡费、条码费(新品进店费)、开户费(新供应商进店费)、无条件返利等。


  作为一种查处标准和未来可能的长效标准,有关工作方案还要求零售商对收费落实“明码标价”。


  没有明码标价,或者收费项目、标准、金额等与明码标价不一致的,均应予以清理整顿。


  整改包括收取使用促销服务费不符合规定的要加以规范,违规收取的费用要责令返还,未明码标价的要监督落实,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对涉嫌犯罪的要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从对企业的处罚来看,最严重的可能性是,根据《反垄断法》,除没收违法所得外,可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可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同质竞争之痛


  本报采访多家零售商和供应商后获悉,目前不少零售商已经减少了一些项目收费,但据供应商反映,减少收费名目后,其他还存在的收费项目和扣点费用被提高了,总体收费并未减少,至今供应商们并未接到取消所有收费的通知。


  家乐福、沃尔玛、TESCO乐购等多家大型零售企业已经减少了一部分收费项目,比如沃尔玛表示并不收取进场费,家乐福则取消了部分节庆费等,同时这些企业都表示会支持五部委的整顿,以规范行业。


  但数家主要供应商反映,到目前为止,并未接到过任何卖场取消所有收费的通知。


  “的确有一部分卖场取消了一些收费,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比如原本一个卖场要收10个项目的费用,现在减少了3项,但对于还存在的7项,他们会调高收费,最后总额还是一样,或者减少收费项目后,零售商会提高扣点比例,或增加其他新收费项目,就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收费总额丝毫未减少。”于先生对本报称。


  “你可以不付,但不付费的结果就是被逐出卖场,或者货品放在很差的位置,完全没有销售量,一旦到了元旦、春节,你胆敢不交推广费或节庆费,那么DM促销单上就不会有你的商品存在,生意就流失给同类竞争对手了。”长期从事饮料零食类商品的供应商陈先生表示。


  由于各类成本上涨,收费总体未减,于是供应商只能通过提价来保证利润。根据陈先生估算,一件售价为100元的商品,有50元是为了抵消各类收费和提成。除去商品本身的成本和外围运输成本、损耗等,最后毛利率只有5%~10%。


  “零售商真正的获利来源应该是售卖商品所获得的差价,而不是渠道收费,这种模式也只有在中国市场有,海外市场都是正常的差价模式。”第一零售网创始人丁利国分析,在海外市场,由于价格体系透明健全,不允许有不规范的定价和收费存在,所以没有零售商敢违规操作,如被发现乱收费则处罚力度极大,足以使一个中小企业倒闭。


  至于日本等市场,由于零售业态细分,特定商品是指定供应给特定的业态,比如某些商品只能在药妆店出售,某些商品只能在专业店出售等。这使得零供关系稳定,甚至一些指定供应商占据强势地位,根本不存在零售商收费的问题。


  “但中国超市卖场内商品雷同,业态并未细分,造成供应商竞争很厉害,促使零售商占强势地位,随意收费。由于零售业是薄利产业,超市卖场的毛利率通常不会超过20%,做得差的甚至低于10%,为了获得更多利润,零售商开始热衷收费。”丁利国认为,“积习日久,要让零售商立即停止所有收费,对一部分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因此要完全杜绝乱收费,尚需时日。”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