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山河,锦绣瑰丽。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文化,历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多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服装文化,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文化,由于在各个地域受环境,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可以视作,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四大部分。在这四个区域之中,少数民族由于环境等因素,虽然民族不同,但是由于所受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呈现出区域化的多姿多彩。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装概况:
代表民族: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受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类型、历史源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生活在高原寒冷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厚重,没有季节的显著区别。滇南河谷湿热地区少数民族服饰质地轻薄,款式短窄。内地平坝区受汉族影响较大,服饰简约实用。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基本与汉族相同。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主要用棉麻布、丝绸、皮毛、火草、树皮纤维布等多种材料制成。服饰类型有袍服、长衣、贯头衣、上衣、坎肩、披毡、斗篷、裤子、长裙、短裙等多种,装饰风格多姿多彩。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重视装饰,衣裤、帔、腰带、饰物上分别装饰有条纹、几何纹、草木纹、云状纹、羽状纹、鸟状纹等各种纹样。乐舞人的装束尤其花哨,有的周身图案密布,发展至今许多少数民族仍保存着先民的服饰传统。妇女服饰常集蜡染、挑花、刺绣、镶补等多种技法于一身,还要缝缀贝珠、银片、银泡等各种食物,工艺尤为精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中,银饰的点缀十分突出。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人们普遍认为银饰以多为美,并且认为银饰具有某种去灾除病的作用。西南少数民族的银饰品工艺十分有特点,银泡、银项圈、银锁、银镯等配饰的制作水平颇高。
怒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