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服装业:需求变化带来“集约化”发展模式

服装业:需求变化带来“集约化”发展模式

  “内外交困”成了服装企业的不争事实,内需和外需双双疲软令人担忧,客观分析不难发现,外需和内需的两头水源都有各自的问题,但也都仍然存在着拓展的空间和可行的机会。

  2011年的服装行业遭遇了比金融危机更大的失望,全年各项经济指标“高开低走,增幅逐月放缓”,全年服装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1%,内销在“涨价”中日显颓势,最终由于冬天来得太晚、春节来得太早而在低位收官,套牢了内销品牌年末翻身的全部希望。


  为了棉花价格大幅波动的滞后效应以及后续连锁反应带来的原辅料成本高企,为了消化高预期下的劳动力成本跳涨,“终端涨价”成为2011年度无法回避的关键词,并成为内销、出口、质效数据保持靓丽的“脂粉”。


  年初的高预期、贯穿全年的疯狂涨价、年末的惨淡收场,其影响为2012年服装行业的发展前路埋下了一颗如不小心就会引爆的炸弹——库存。库存会发酵,上游的库存已经开始发酵,转化为供货难度和资金承受难度转嫁到服装行业身上;下游渠道库存也会发酵,转化为更大的提货难度和资金压力。而这只是2012年服装行业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之一。


  “内外交困”已是不争的事实。需求如同产业的“水源”,内需和外需双双疲软难免令人担忧,但相对而言内需市场近在眼前,不像国际市场那么遥远,于是很多外销型企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艰苦漫长的转内销之路。


  两个水源,两种水质,到底哪个更解渴?我们该如何取舍?客观分析不难发现,外需和内需的两头水源都有各自的问题,但也都仍然存在着拓展的空间和可行的机会。


  近几年,内需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聚光灯下格外醒目,迅速成为“没有争议”的产业发展主动力,但是外需被排挤出场了吗?内需真的能够取代外需吗?


  我国服装产业曾高度依赖出口,但是发展的推动力却从出口的一只手快速地加上了内需的另一只手,显然近几年内需的力量会继续快速增加,直至最终稳定。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人均购买力并不强。从服装消费能力的角度,综合美、欧、日、中国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所有“人”折合成“具有相同购买力的中国人”(姑且称之为单位消费人口)来看,美国的单位消费人口相当于中国的近2.3倍,欧盟单位消费人口相当于中国的2.6倍,日本人口也拥有相当于中国80%的单位消费人口。当然,中国正在快速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是我们要做一个较长的时间准备。


  对于中国市场,我们拥有地缘、文化、传承,甚至血缘的优势,长期来说,这些软性的、感性的优势是无法替代的。全球市场则不同,我们的全部优势都可能成为其他国家的优势,国际市场“易放难收”。是否可以这样简单地评述当前的两头水源——外需是基础,内需是增长点,前者需要维护、修复,后者需要补给、给力。


  如此看来,外需和内需的两头水源都有解渴功能,自断水源是愚蠢的,两头均运用到炉火纯青是高难度的。俯视全景,内省自身,如何取舍还需因企制宜。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