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增加,整体供大于求。而在全球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市场信心不足,纺织下游需求难以出现根本好转,当前国内用棉需求仍存在继续下调的空间。国内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稳定棉价的同时,抬高了国内纺纱企业的用棉成本。未来棉价走势将取决于下游消费形势。
全球棉花整体供大于求
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1月报告,与上月相比,调增2011/2012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库存24.2万吨至925.2万吨,产量调减0.1万吨至2678.7万吨,其中,美国和印度分别调减4.1万吨和8.5万吨,土耳其调增3.4万吨、巴西调增5.9万吨;消费量调减12.9万吨至2373.7万吨;期末库存调增37.2万吨至1230.3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05.1万吨;期末库存消费比为51.8%,较上月提高1.8个百分点,不含中国,全球期末库存消费比为61%,较上月提高2个百分点。美国农业部(USDA)3月份全球棉花产需预测报告也继续调增供应量、调减消费量。
从几大主要产棉国情况来看,虽然美国西南部地区因干旱造成减产,但美国东南部地区和三角洲本年度预计分别收获510万包和470万包。东南部地区产量达到6年来最高值。三角洲地区产量达到了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收获量。在西部地区,在5年减产之后,陆地棉产量预计连续第二年增产。陆地棉产量预计为140万包,为2003年以来的最大值。
印度产量预测下调。据印度棉花咨询委员会(CAB)的最新预测,本年度印度棉花产量为586.5万吨,较预测下调了18.7万吨,原因是棉花单产下降和新棉上市量持续低于去年同期。不过,本年度的棉花出口量却调增至142.8万吨,较上次预测增加6.8万吨,原因是中国进口需求增加。本年度截至1月底,印度已累计装运出口棉花74.8万吨。
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远超预期。分析人士预测,至2012年5月底,巴基斯坦棉花产量有望突破1600万包,高于巴棉花作物评估委员会(CCAC)制定的1401万包的产量目标。
澳大利亚棉田的受损情况远低于预期。据澳大利亚农业经济与资源管理局(ABARES)最新预测,澳大利亚本财政年度(2011年7月~2012年6月)将出口棉花95.5万吨,同比增89%;棉花总产将达110万吨。
巴西1月份棉花出口大增。2012年1月份巴西棉花出口量同比劲增173.8%,达到5.27万吨,连续第七个月同比大幅增长。
由于内外棉价差拉大,2011/2012年度我国进口棉花激增。据海关统计,2011年全年我国棉花累计进口336.5万吨,同比增长18.5%。2011年度(截至2011年12月31日)累计进口167.36万吨,同比增长89.2%。
2011年全年,一般贸易为主要的棉花进口方式,所占份额超过一半;其次是进料加工,接近两成;来料加工最少,不足1%。从进口国家看,印度超过美国,成为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份额近三成;美棉以1个百分点之差排第二位;澳大利亚和巴西增长迅速,分别为第三、第四位;乌兹别克则退居第五位。
下游需求持续低迷
在全球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纺织下游需求难以出现根本好转。春节后,国内棉纱、棉布价格出现回升,但据相关机构调查,72%的企业认为节后纱、布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原料价格上涨推动,52%的企业看淡一季度的订单,可见,当前市场信心仍旧不足,国内用棉需求存在继续下调的空间。
价格上涨抑制消费。2011年,在原料、人工、能源价格上涨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下,终端纺织品、服装价格出现大幅度提升,对消费及出口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衣着类消费价格全年涨幅为2.1%,而2010年为下降1%,2011年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2%,比2010年降低0.6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在众多出口国竞争下,纺织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需求量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11年1~11月,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同比增长9.25%,而进口量同比下降2.14%。其中,从中国进口额同比增长6.2%,进口量同比下降2.47%。据中国海关数据,2011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增幅回落至10%以下,其中棉制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增幅不到3%,较上年同期下滑13.2个百分点,下滑趋势明显。
成本上涨趋势难以逆转。我国纺织行业成本上涨的趋势仍在持续,尤其是用工成本上涨的趋势难以逆转,工资水平的持续提高逐步改变了从前的劳动力低成本状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由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较多,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21.9%。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2.4%。
在国家收储政策的支撑下,我国棉花市场稳定运行有了可靠的保障,但与此同时推动国内棉价高于外棉价格,使国内棉花下游行业承担了大幅高于国外同行的原料成本,抬升了纱、布、服装等产业链一系列产品价格。不少企业开始另寻出路,一些企业积极寻求在国外,如越南等国投资设厂,以降低劳动力、原料成本,另一些企业增加了原料及中间产品的进口量,以对冲国内成本的上涨。
由于需求形势不乐观,2月份,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产销存数据作以下调整:调减2011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量18万吨至869.6万吨,进口量调增2.4万吨至421.9万吨。调整后,本年度国内棉花期末库存增加20.7万吨至528.0万吨,期末库存消费比为60.6%,较上月提高3.6个百分点。2012年度,期初库存相应调增20.7万吨至528.0万吨,进口量调减8.1万吨至291.7万吨,消费量调减11万吨至892.4万吨。调整后,下年度期末库存增加23.6万吨至589.5万吨,期末库存消费比为65.96%,较上月提高3.4个百分点。
收储政策缓解供应压力
收储政策实施以来,棉花企业积极响应,截至3月9日,本年度收储交易累计成交280万吨,其中内地成交121.1万吨、新疆成交158.9万吨。本年度国内收储量有望达到300万吨。
本年度收储政策将于3月底结束,当前国内棉价在临时收储价位附近运行,调控效果较为明显。
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购销数据,若收储达到300万吨,本年度后期国棉可供给量以及已发放的棉花进口配额量合计约为476万吨,按照纺织企业目前的用棉水平计算,后期需求量大致为468万吨,供需基本平衡。
根据上述数据,如果收储量大幅超过300万吨,在用棉消费维持目前水平的情况下,市场供给或略为偏紧。然而,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均不缺棉花。根据ICAC产销存预测,2011/2012年度,除中国以外,全球棉花产大于需517万吨。收储政策结束后,储备棉库存充裕,国家具备很强的市场调控能力,随时可出台增发配额及抛储政策。
中储棉花信息中心研究室主任冯梦晓认为,棉市仍存在较大的潜在压力,本年度收储政策结束后,棉价失去政策支撑,下行压力将逐步显现。第一,进口棉在价格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国内3级棉与滑准税下进口棉价差在2400元/吨以上。第二,纺织行业用棉需求疲弱,且存在继续压缩的空间。第三,本年度国内棉花产量、质量较上年明显提高。目前仅公检的中高等级棉花就已超过交储量200万吨左右,因此收储结束后市场将仍存有相当数量的中高等级棉花。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棉花收储价格将成为棉价的“底部”,未来的消费状况将决定棉价的“高度”。决定棉花价格走势的应该是消费情况。
3月12日,印度工商部商业司正式发布公告,宣布撤销于3月5日发布的关于禁止棉花出口的禁令。虽然名义上的禁令已经解除,但是最新的公告仍然没有完全放开印度棉花出口。印度棉花出口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将对棉花市场带来影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