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龙湾合成革区双管齐下治污减排

龙湾合成革区双管齐下治污减排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GDP,让龙湾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该区环保部门透露,过去两年,针对龙湾环境污染的投诉,平均每天有两起。     “龙湾的生态环境已经没有继续‘挥霍’的本钱,到了该动大手术的关键时刻了。”2007年初,在一次生态建设动员大会上,龙湾区为全年的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定下了基调。     打造绿色支柱产业     2007年,龙湾的拉丝、不锈钢拉管以及合成革行业产值总和超过百亿元,是龙湾的产业支柱。三大行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却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区域性污染。废水导致区内塘河水质处于劣V类,废气让机场路周边漂浮着刺鼻气味。     污染治理,首先是污染源的分布。经过普查发现:全区有拉丝企业102家,主要集中在蒲州街道,其中非法企业43家;全区有不锈钢拉管企业416家,合法拉管企业234家,非法拉管企业182家,主要分布在永中、海滨、永兴3个街道以及沙城、瑶溪两个镇;全区现有合成革企业84家,共有干法生产线121条,湿法生产线139条,其中20家企业有23条非法生产线,主要分布在温州工业园区、中心工业区及永强片区。     精确到个位的污染源普查,为排污整治落实到每一家企业提供了依据,更为取缔非法企业提供了精准目标。去年以来,龙湾环保、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动检查人员4165人次,“重拳”打击全区非法企业。在整治行动结束后,实行错时、动态监管和在线视频监控,防止非法生产死灰复燃。如今,该区非法生产的现象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同时,龙湾投入约2.4亿元资金,兴建行业生产基地。要求企业限期搬迁入驻,以标准厂房的形式实行统一监管污染物排放。以前企业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上江河,硫酸导致水质处于劣V类,铁锈导致河水颜色暗淡,上江河被戏称为“黄河”。现在,企业排放的废水全部进入处理站,经二道沉淀后,还能再次被企业循环使用,不再排放到上江河。“经过处理以后的水都能直接养鱼。”     制革行业自“绿”应对     途经机场路所闻到的臭味,是一种在制革中产生的称为“二甲胺”的气体,虽然在采访中,合成革制造企业多数不愿提及具体的事例,但它们承认,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已经通过周边群众的责难和国际市场对非环保产品的排斥,开始影响企业。市合成革商会会长郑国春对此深有体会:“目前龙湾合成革产品中有30%出口到国外,并以每年5%的幅度递增。特别是欧美发达地区的需求量在不断提高,企业要发展,必须符合这些国家严格的产品环保标准。”     温州正大利合成革有限公司是行业内最早自发引进废气、废水处理装置的企业之一。早在2004年建成废水处理设备,2006年实现一条干法生产线配备一座蒸馏塔,湿法生产线统一建成DMF废气回收装置。虽然至今企业在环保设备上的累计投入不低于500万元,但是利用DMF废气回收来做树脂材料,已经为企业节约了约200万元成本。生产经理郑福秀告诉记者,企业现在正进行二甲胺废气治理工艺试点,有望在今年5月份解决这种臭气问题。     从2004年开始,龙湾合成革依靠行业自律开始治污减排。如今,所有企业干法生产线实现“一线一塔”,湿法生产线建成DMF废气回收装置。全行业完成DMF废气回收治理,二甲胺治理新工艺也要全面推行,届时,机场路上的臭味将有望成为历史。所有企业建成废水处理设备,统一采用生化工艺治理。全国第一个合成革废渣处理中心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运行,全区合成革企业都与该中心签订了处置合同,实现废渣集中处理。     各类污水“一网打尽”     龙湾东片开发时间较晚,地下基础管网的建设落后于土地的开发,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没有集中收集和处理,增加了环境整治的难度。东片污水管网工程涉及该区永中、海滨、永兴、海城4个街道,瑶溪、沙城、天河3个镇以及温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园区,辐射范围约占龙湾地域面积63%,可将该区大部分工业和生活污水纳入排放网络。     2007年,按照“统一规划、分块建设、分步推进”原则,东片污水管网建设提速。39个标段已全部进场施工,共完成投资额1.35亿元,占年度总投资额的135﹪。四大主干管建设工程中,机场路至东片污水处理厂、永强大道至滨海大道、瓯海大道至东片污水处理厂以及东片污水处理厂至海城街道段4段已经完成建设,超额完成市下达的5公里主干管的建设任务,同时截污纳管工程也已经全面开始建设。     今年,东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即将投入试运行。包括温州工业园区、永中、海滨以及瑶溪镇的部分地区,有望率先把工业和生活污水集中输送到东片污水处理厂。龙湾将逐步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在源头上杜绝污水对河道的污染。 

来源:中国合成革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