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中国童装业大观察之摇摆的“地基”

中国童装业大观察之摇摆的“地基”

在城市化发展浪潮中,童装产业集群地暴露出其转型升级的困境。

  2012年我国的“童装热”还将持续,品牌之间的竞争态势也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其中,浙江、福建、广东三地的童装品牌扮演着国内市场本土品牌的主要角色。而在三地品牌高速发展的背后,支撑的是织里、凤里、环市三个庞大的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2011年,在综合环境的不利的挤压下,这三个地方的“不安”因素充分暴露出来。


  织里“群体事件”


  2011年10月26日,当地在推行童装加工企业税收“社会化征管”过程中,因个别税收代征人员工作方法简单,引起一外地业主不满,后致少数童装业主滋事,并逐渐演化成群体性事件,形势直到29日才趋于稳定。


  税收政策的轻率随意,加上“工作方法简单”,是导致此次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然而,梳理此次事件的种种因素可以发现,当地童装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与低级加工制造的现实矛盾,是此次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不容忽视的是,处于税收灰色地带的“夫妻队”已经成为织里镇童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大多数织里童装厂目前九成的加工任务都交给了“夫妻队”。


  但在有些人看来,“夫妻队”的作用是双面的。虽然其解决了一些童装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加速了企业用工成本上涨和招工难。


  织里人慢慢发现,“夫妻队”的出现让工人变得更为浮躁。工作时间自由安排,还能照顾家人,加上可观的工资,这让工厂工人的心中产生了不平衡,于是更多的工人参与到“夫妻队”中去。而工人流失后,为弥补产能空缺,企业不能不求助于“夫妻队”。如此下去,恶性循环。


  另外,人口超出小镇负荷,治安令人担忧;工资上涨,却年年缺工;市场竞争激烈,恶性竞争加剧。微小的变化每天累积,织里经济社会格局逐渐发生分化,并终于在此次事件中集中爆发。


  现如今这种集聚度“散而弱”的产业格局,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难以共享和规模效率低下。


  湖州市经委早就进行过调研,报告指出,“织里童装大多数企业均属于‘弱、小、散、差’之列,企业生产以贴牌代生产和相互模仿生产为主,集中在产业链底端。”


  资料显示,织里童装的优势也不尽如人意。织里童装业用地约合1.2万亩,每年税收总额是1.73亿元,算下来,每亩上交的税收每年只有1万元多一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政府大幅提高了对小加工作坊的征税额度。


  相关人士认为,政府有借“税收杠杆”调整市场格局的意图,借此将“夫妻队”形式的童衣加工作坊淘汰出局。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