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是江湖离不开你,还是你离不开江湖?”这是6月2日成都创业大讲堂的媒体沟通会上,一位年轻的记者抛给柳传志的问题。话音刚落,现场就传出一阵笑声。柳传志没听清楚,身边的联想控股副总裁唐旭东又重复了一遍。
大概只有柳传志觉得这个问题并不好笑。他说:“联想跟我相濡以沫,我离不开联想,联想也离不开我。到了一定的阶段,联想既能离开我,我也能离开联想。”
五天之后的6月7日,在接受《创业邦》专访的当天早上,柳传志接待了来自日本的NEC董事长,他问对方一个月打几次高尔夫,对方说一个星期打一次就不错了。柳传志告诉他,现在每天早上都和太太去小区附近的球场挥杆锻炼。“我的幸福标准是把前几十年的活儿给我减少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柳传志说,“到70岁的时候,可以接着再减!”
现在的柳传志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联想控股的IPO计划上。“全联想的人都知道我的兴趣点在产业,我们走了一条通过投资积累资本,再扶持新产业的道路。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又通过投资,进一步验证了丰富了我们做实业的经验,可以更好地通过资金和增值服务,发现和培育优秀的公司和人才。”柳说。
柳传志现在最大的资本不是钱,而是兴趣和耐心。去年他在上海做了一次演讲之后,有个开面馆的青年给柳的助手写了一封信,详细介绍了他的产品定位多么有特色,恳请柳传志亲自去尝尝他的面食。没想到柳传志不久前去上海的时候真的体验了一次,在听了这位草根创业者迥异常人的创业经历后,立即把他介绍给了联想投资的负责人。“他这个商业模式的亮点是标准化、快餐化,最重要的是削弱了大厨对面馆的控制力。”柳传志极为认真地向我们介绍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俨然一副投资经理的神情。
扶持创业,是柳传志认为应该做,并且可以做的一件事,这里头可想像的空间也很大,联想每年花1000万元给中国的优秀创业者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如果觉得项目适合联想,还可以提供投资。只不过从联想之星这块花出去的钱,单笔最大金额不能超过1600万元。
联想之所以这么做,首先这里面渗透着一种时代情怀。柳传志身处的时代被他称为是“不正常”的时代,随便一个个体户就能称得上是创业者。虽无贬低之意,但眼前这个67岁的老人眼看着26年前一起出来的一批批企业家纷纷倒下,不禁发问,“出了几个像我这样的?”由此,他认为,“有没有导师帮忙,还是不一样的。”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建庆说:“我在联想之星上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创业者很有理想,也很有激情,但是在一个企业怎么样能成功地认识和操作层面,确实是欠缺。”
而与这些创业者能够产生连接的柳传志,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家的一个象征,甚至目前鲜有人敢于挑战他所达到的一个高度。因此,由他担当中国企业家的创业导师,无可厚非。尤其在当下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无从分辨谁才是真正的导师,把柳传志请出来系统性地谈论创业和辅导创业,意义非同一般。
一名学员对《创业邦》说,“很多做法我们觉得好像都不应该对外讲,但是联想都愿意拿出来跟我们分享,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将科学家培养成企业家”,这是联想之星打出的创办口号。
经过三年的发展,不管是柳传志还是负责执行的人,已经并不满足于此。在构建联想之星的教学大纲时,柳传志讲过一句话,“能不能体现我们带着他们一起创业的那种感觉?”
“我比较喜欢做事的。全是老老实实的,那肯定我不中意。但是敢把一篮子鸡蛋往上砸这种,我也不中意。当年我是拿一筐鸡蛋往上砸,那时候光脚没鞋穿我不怕,等自己都西装革履以后,就不敢了,所以只能拿20%的东西一把砸上去敢做这件事情,其他的事情我们稳着做。但是你连20%的东西也不敢往上砸,这样的人,我也瞧不上。”
而在对联想之星创业培训教务长周自强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办联想大学其实也是柳传志自己的一个心愿。
在联想之星CEO特训班第二期招生尾声、做第三期规划的时候,一次内部会上,柳传志问了一句,“你们到三期能不能开4个班?”这是他希望把联想之星做大而发出的第一个信号。2010年,联想之星孵化器作为联想控股的其中一大业务板块被确认下来。老柳说,“现在毕竟时间还短,联想之星才做了三年,我相信我们五年、七年做下去以后,影响会越来越大。”
他口中的影响,陆刚的理解是,“确实帮助创业者从零变成一个很好的企业,证明联想之星这一套是行得通的。”
所以,联想大学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空中楼阁。联想之星已经连续举办三期CEO特训班,从第三期开始扩展到两个班,共计69人。与此同时,还有在全国各地的创业培训基地、创业大讲堂等短期项目,囊括了创业园区、媒体、投融资、中介机构等资源的创业大联盟也在酝酿筹备之中。
从成都创业大讲堂回京后,柳传志总算找出一个空闲,跟联想之星的人坐在一起开会,听他们讲对未来的战略想法。走进会议室,他就笑称,“今天跟咱们自己人开会,特别轻松”。会后,请大家去吃倪氏海鲜。周自强说:“下面人能干,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周全,不用他操心了,他就特别高兴。”
周自强曾是柳传志的英文翻译,对于这个老部下,柳传志经常调侃上几句。“今天你在联想之星做得有滋有味的,做着做着没准就想,干脆办一个联想大学得了,对外收费,你要真的有这个本事,我就全面支持,就把它(联想之星)变成一个独立的公司了。”这是柳传志一时兴起的玩笑话,但也隐含着他对大联想的一贯哲学:平台足够大,只要有梦想。
柳传志依然爱看书,准确地说,是爱听书。他经常让助手把有声内容下载到播放器里,在飞机上享受“阅读的快感”。最近他遇人便推荐的两本书分别是《侯卫东官场现形记》和《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前者讲如何跟地方政府打交道;后者关乎国家命运和改革。
7月份柳传志还要做一个演讲,主题是:什么是帅才,怎么叫会干活儿。他说:“我自己把它捋一遍,这些事情我做着有兴趣。”
对话柳传志:将才与帅才
“大势来了,猪都会飞;但风一停,猪就会掉下来!”
《创业邦》:最近一段时期,中国创业市场无论是融资还是IPO,都特别火,以致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大势来了,猪都会飞”你觉得呢?
柳传志:大家都是凭本事IPO,除了互联网的这块东西我说不清楚以外,其他的都是凭本事上去的。
只不过现在创业板的市盈率确实太高,高到可能早晚要受一次重创。
没错,大势来了猪都会飞,但是风一停猪就得摔下来。我们希望放出去的一个东西,在天上是真飞的。机遇好可以上去,但是你的业务可能会直线下来,股价就往下跌。因为很可能就会被别人超过,或者被别人的新产品取代,然后你就一筹莫展,就摔下去了。那几年,我记得报纸上不断地登(广告),做DVD的,还有卖酒的,靠打广告出名。但是到最后,真要这一项被人超过去,就什么都不会了,那就是完全凭机遇。
像屋顶图一样,地下的基础牢靠,房顶那块也是需要去钻研的。房顶是指运作中的这些管理,比如像采购、研发,都是需要细细钻研的。
最近我遇到过一个做食品行业的人,他到上海的时候,正好上海做豆腐的事儿被曝光。上海人吃豆腐不像北方是用卤水点的,而是用石膏点的。被曝光的就是医院里边还带着血的石膏,就拿去做豆腐了,把上海人恶心得不行,那段时间就全不吃豆腐了。结果这个小伙子一下看见机会了,自己弄了点钱就开了一个门脸,全透明做豆腐(的过程)。他从韩国那儿买了一个图纸做了一个豆腐机,就开始设计做豆腐,结果买豆腐的人非常多。可是这种方法毕竟赚钱慢,他就干脆去卖豆腐机了。后来这个行业被温州人抢走了,成本比他还低。不过他一转手又做别的去了,做得也非常好。这种人就是脑子转得很快,能抓住机会,后来他做新领域的时候,事情想得非常之透彻,发展前的每一步都想得很明白。所以,如果有这种特殊的人,其实(联想之星)也可以收的。
《创业邦》:这种类型的创业者是不是有点像早年的史玉柱(博客)?
柳传志:他是靠机遇上去的,但是他认真地去研究、发掘各种产品。脑白金确实还真是好药,我太太坚持在吃脑白金,对睡眠有很大好处;我妹妹在美国长年大便不通畅,吃了药确实就好。但是,它的广告确实有点让人烦(大笑),后来都说是假的,其实不是这样。后来,他一转行去做游戏了,做完游戏他又发现别的机会。他现在最大的收入是银行的投资。所以老能捕捉机会的人,就不能认为他就是在等着机会。这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才。像他就属于一种侠客行为,练的是火眼金睛,一眼看出好东西。
史玉柱这种创业者(身上)很多东西都有着他典型的性格特点。所以真的做成大事情的人,非要给他举例说别人怎么怎么,他可以去学,但是他性格中的某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也许楞去学本来不适合的东西,他将来就什么都不是。让史玉柱来办一个咱们这个东西(联想之星),可能他就不行。
《创业邦》:有的人创业适合做“将才”,而有的人天生就是“帅才”,你怎么区分这两种创业者?
柳传志:帅才实际上就是他想办多大一个公司,这个目的他必须弄得很清楚。而且这个目的应该很高,不应该是简单地开一个店或者办一件事,他一定是有愿景的追求,而且能分清楚分几步到达:第一步大概到达什么地方?然后走什么路能够到达?在走这个路的时候,大概有几个环节,每一步都怎么走?中间的几个环节是不是需要同时开动?因为这里面有好些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