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国内外价差大生产成本增加 棉纺业龙年难现辉煌

国内外价差大生产成本增加 棉纺业龙年难现辉煌

受国内外棉价倒挂、下游消费疲弱、终端产品出口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中国棉纺织行业的效益已经难现2010年的辉煌。中国棉纺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5468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较上半年回落4.3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859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9.4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行业整体氛围仍未根本改观,主要与国内外需求低迷有关。欧债危机仍在持续,欧美日等国家的经济都不同程度的不景气导致需求不振。不少企业反映,目前很少接到大订单,都是中小订单。


  国内外棉价倒挂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印度、越南等国家凭借棉纱价格大幅低于我国,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据业内人士测算,目前国内外棉花(21240,-55.00,-0.26%)价格相差3000-4000元/吨。今年以来,国内外棉花价格同步回落,但国内有收储托市价支撑,跌幅远小于外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棉纺织业还面临着劳动力、电、资金成本等生产成本的持续增加,同时,环境保护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面对愈加复杂的国内形势,徐文英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方针,所以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纺织工业的必然方向,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发展纺织工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兼顾内外销市场。此外,推动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在高棉价时代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要培育高附加产品。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进口棉纱12.35万吨,环比增加72.36%,同比增加122.37%;出口棉纱2.85万吨,环比增加18.90%,同比增加12.90%;净进口量为9.51万吨,环比增加99.16%,同比增加213.29%。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彦杰28日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进口增加源于价格优势,加上收储接近尾声,单边高棉价行情可能再次激活进口纱布市场,对国内纺纱厂打击较大。


  而国内以每吨1.98万元的价格收储,对棉价形成“托底”效应,导致国内外棉价形成倒挂,且价差不断拉大。由于配额限制,不少企业无法采购国际低价棉花。巨大的用棉成本差异使我国棉制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影响,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凭借棉纱价格低于我国的优势,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目前,进口棉纱比国内便宜1000-2000元/吨,尤其是32支及以下的进口棉纱更占优势,虽然国内纺织市场需求并不理想,但是考虑到成本,纺企还是更多地选择采购进口棉纱。”张彦杰说,3月底国家2011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即将结束,后期棉花进口配额和抛储政策预期将对棉价产生较大压力,预计后市期价将向2012年度收储价靠拢。


  “近一个月棉纱持续滞销,订单不足,价格也是稳中有降,国内纱企出现亏损现象,但是有些企业考虑到员工等因素,又不敢大幅停产,在纱上亏钱也希望能保住工人。”张彦杰说,从国家稳定棉价的角度讲,现在国内棉价和国外棉价的价差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相比之下,进口棉纱成本(原料、人工、能源等)偏低,国内纺织企业原本利润微薄,后期采购进口纱积极性可能提高。”张彦杰说,加之棉纱线进口无需配额,大量低价进口纱可顺利入关,国内棉花的高价消费有望改观。

来源:国际金融报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