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要准备迎接挑战
“过去数年中,银监会颇具前瞻性的领导受到整个银行业和国家的支持,中国银行业系统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IMF在《对关于有效银行监管的巴塞尔核心原则的遵守》报告中指出,在监管要求高质量资本和流动性的支持下,中国银行业在风险测试和管理方面取得瞩目成果,但随着进一步开放、金融创新和中国银行业扩张,金融复杂性和风险也会增加,银监会和银行机构必须在短期内快速适应并准备迎接挑战。
IMF报告对中国银监会在改革进程中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对银行核心资本金、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监管要求表示肯定,并称仍要在正确方向上持续努力,并需要政府各方及银行机构的全力配合支持。
不过,IMF也指出中国“尚未对银行业的新型风险监管、风险测试和管理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并警示信贷危机是中国银行业一定时期内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
其实银行、决策者和银监会相当部分官员已经对不良贷款问题有了强烈关注,回顾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曾经出现的大规模严重坏账,这非常容易理解。但对此进行提前控制并不简单,尽管银监会高层和一些银行理解对信贷做提前调整的必要性,但评估方认为这种提前控制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在监管机构中形成。
在其他报告中,IMF表示,中国保险行业在保监会的密切监管之下,基本实现服从相应的管理规范;针对过去五年内实现快速增长,且经历巨大波动的中国证券市场,证监会实施了系列重要改革措施适应这些变化;中国的支付和证券结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较好地遵守了相关国际标准和准则等。
此外,IMF联合中国最大的17家商业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也表明,多数中国银行有能力抵御单独出现的冲击,包括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资产质量大幅恶化、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及汇率变化。
人行:查找不足 深化改革
IMF报告发布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声明,称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领域的改革,并以改革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和稳定。2003年以来,先后推进和完成了对主要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金融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指标持续改善、公司治理不断规范、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中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实施相关国际标准的程度也得到不断提升。在“新兴”加“转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取得了长足发展,金融体系稳健性显著增强,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对于评估报告,央行称,受制于分析框架和资源的局限等原因,评估报告中也存在个别未能充分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的情况,但从总体上看,评估报告提出的许多建议对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央行表示,愿在此基础上加深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借鉴报告中有益的建议,认真查找不足,继续推动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完善金融稳定和危机管理框架,强化金融业监管有效性,进一步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金融业首次接受IMF评估
此次公布的系列报告是IMF和世界银行针对中国进行“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的成果之一,共含五份,包括《对关于有效银行监管的巴塞尔核心原则的遵守》、《对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证券监管目标和原则的遵守》、《对国际保险业监督机构协会(IAIS)保险核心原则的遵守》、《对支付与结算系统委员会(CPSS)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支付系统核心原则的遵守》和《对CPSS-IOSCO关于证券结算系统和中央对手的建议的遵守》,主要对中国执行金融领域国际标准和准则情况进行详细评估。这是中国金融体系首次接受IMF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的评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