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打造汉派服饰新标杆,湖北汉川争建中华轻纺名城

打造汉派服饰新标杆,湖北汉川争建中华轻纺名城

为了让落户企业茁壮成长,新汉正服装工业城立意建起汉派名品服饰基地、中国名品服饰基地、中国童装品牌基地等,剑指“中华轻纺名城”。不走造城、扩城、管城的老路子,要借势打造成汉派服饰的新标杆,传承和弘扬老汉正街的经典文化。

  从2006年开始,武汉大运鹏森制衣公司总经理张国春就开始频繁往来于武汉的汉正街与汉川的汉正服装工业城之间。


  那时,已在汉正街打拼20多年的他,在位于汉川经济开发区新河工业园的汉正服装工业城购买了4000平方米厂房。他是第一批在汉正服装工业城购置厂房的企业主。



  如今,他的“同路人”林林总总数以千计。这是他当初买厂房时始料未及的,也使他有了另外一重身份:汉正服装工业城商会会长。


  近年来,汉正街转型升级,硚口区长丰乡服装生产企业被限期迁出。作为伴飞大武汉的卫星城市,汉川市投资6亿元,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集服装生产、辅料加工、物流、商贸一体的汉正服装工业城,主动承接汉正街服装产业转移。


  为了让落户企业茁壮成长,新汉正服装工业城立意建起汉派名品服饰基地、中国名品服饰基地、中国童装品牌基地等,剑指“中华轻纺名城”。不走造城、扩城、管城的老路子,要借势打造成汉派服饰的新标杆,传承和弘扬老汉正街的经典文化。


  “小作坊”变身“工业城”


  上世纪80年代末,张国春就开始在汉正街办厂。不过,说是厂,倒不如叫小作坊。


  工人们在拥挤的车间里工作,在旁边的房间里休息。安全设施谈不上,机器的轰鸣还经常招致周围住户的抱怨。


  生产、生活、仓储“三合一”,张国春的作坊,是汉正街服装产业的典型模式。


  在搬迁到汉正服装工业城之前,从汉正街燕山巷到汉阳王家湾,他的“作坊”在各种租用的狭小民宅中被“赶”了5次,也搬了5次。


  汉正街的发展瓶颈,早已被一位有心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积极行动改变现状。他就是湖北川东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李志祥。


  2005年,李志祥提出:“能不能批200亩地,搞个服装加工园区,将汉正街的服装生产引过来?”汉川市领导当即拍板:“招商引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汉川欢迎!”


  2005年10月,汉正服装工业城动工建设,并由200亩规划调整为2300亩,2009年控制性详细规划达4960亩。


  商贸之“根”留在武汉,工业之“基”置于近邻。汉正服装工业城的建设,正当其时。


  这一项目不仅得到汉川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孝感、武汉两地乃至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截至目前,汉正服装工业城共完成开发面积2936.53亩,除引进的大型企业自建厂房用地外,川东集团统一建设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引进规模企业、小微企业和商业经营户共1750家。其中成衣加工企业218家,印染企业12家,洗水企业5家,纺织企业3家,辅料企业54家。


  打造汉派服饰新标杆,争建中华轻纺名城


  纺织服装一直是汉川市的传统优势产业。


  汉川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年产优质棉20多万吨,年纺纱200多万锭,纺织服装技术工人30余万。


  汉正服装工业城的建设,一方面不仅使汉川纺织服装生产产业链加粗延长,推动产业集群的聚集和壮大;另一方面,随着服装工业城大制造、大商贸、大物流构想的实施,使服装制造、商贸、物流这一大产业链相对完整,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汉川纺织服装千亿产业的形成。


  业内人士认为,汉正街服装企业的大转移,是汉产服装一次凤凰涅槃的机会,如果政府重视并引导,各方给力,汉川经济开发区新河工业园完全可能成为与浙江柯桥类似的中国轻纺名城。


  多次到江浙考察的李志祥也认为,将汉正服装工业城建设成为中国轻纺名城完全有可能。他说,现在正在努力的是将汉正街纺织服装加工、商贸、物流产业整体转移到汉川,建设华中轻纺名城。

来源:本站记者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