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本土运动品牌通病 宣传费用居高研发费用低下

本土运动品牌通病 宣传费用居高研发费用低下

在当前国内6大品牌的费用中,不难看出,他们对广告非常重视。2011年,6大品牌投入广告的费用高达49.77亿元,这项投入比匹克2011年一年的销售收入还要高,但它们投入到研发的费用却仅有9亿元,远低于广告费用。

  记者注意到,在6大品牌中,李宁投入的广告费用最高,与销售收入的比例达17.6%,次之为匹克,达14.2%,也就是说,李宁2011年花费在广告上的费用达到15.7亿元,安踏也花费了12.2亿元于广告费用上,占比13.7%。去年除361度外,其他品牌花费在广告上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


  相比广告费用的高企,各大品牌似乎吝啬于在研发上投入资金。投入最少的匹克仅在研发上投入销售额的1%,在2008年,其投入研发的费用仅有0.3%,2010年为0.5%,李宁也投入不高,仅2.6%,低于安踏的投入比例3.7%,让人惊讶的是,动向在这方面投入较高,达4%。不过纵观整个行业,投入研发费用的平均比例仅为2.43%,而广告费用行业平均则高达13.4%。


  纵观当前,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品牌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行业出现打折现象。即使综合数据表现较好的安踏也表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上的存货问题与大幅打折情况持续。”安踏甚至提到,“某些品牌加快清货步伐和大幅打折,减价促销和营运成本上升令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特步在年报中也表示,“其他运动品牌库存过多并向顾客提供巨额折扣,从分销资源系统收集所得的数据显示,业内竞争将更趋激烈。”


  事实上,这种情况已反映在订货会上。361度在年报中坦言,2011年秋季订购会的折扣率被调整为60%,而2012年春/夏季订货会上,折扣率被进一步调整为58%。而李宁则在年报中透露,2012年第一、二、三季度李宁品牌订货会订单金额约有低单位数百分比增长,三季度则录得单位数百分比下降。


  毋庸置疑,对于运动品牌而言,控制零售折扣率是维护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行业倾向于集体打折将会严重影响品牌形象,最终导致整体价格、毛利率下降。


  同质化问题严重以价格论胜负


  提起国内运动品牌,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国内6大运动品牌中,其中安踏、361度、特步均来自福建晋江,而匹克则是位于与晋江一河之隔的泉州,此外,乔丹体育、露友、喜得龙等也是来自晋江。而这些临近的企业不约而同都有类似的问题———库存积压、增长率大幅下滑。


  事实上,回顾这些品牌的起家,不难发现他们的营销手法很一致———依靠重金赞助体育赛事和邀请明星代言扩大知名度。1999年,安踏首先举起品牌大旗,倾全年的“利润”让体坛明星孔令辉说出“我选择、我喜欢”,由此,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和知名体育明星就成为了“晋江系”企业争相追逐的目标。有业内人士表示,当时“晋江系”企业聘请明星代言的狂热几乎可以跟现在的楼市相媲美,很多企业根本不顾自身的资金状况,拿着银行贷款,甚至是民间融资往明星身上投资,很多鞋企往往把一年甚至两年的利润都贡献给了明星。而在央视体育频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新闻节目的冠名,到体育赛事的赞助,几乎都有晋江体育运动品牌的身影。


  然而这些品牌在付出高昂广告费用的同时,却只能通过价格论胜负,守住中低端市场这块阵地,最后难免导致毛利率不高,利润率下降的情况。


  .多立足二三线城市难突破一线城市


  不难看到,在6大品牌中,主攻一线城市的李宁在销售收入增速和经营溢利上出现增长放缓,乃至负增长。相反,以二三四线城市为发展重点的361度、特步则表现较好,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销售增长维持在2010年的水平,分别增长26.1%和26.1%。


  事实上,相对于二、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面临的是与“洋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的竞争。在2010年,李宁曾通过启用新的LOGO与品牌宣传语———“Makethechange”,将目标消费群直指90后,提高价格后,李宁的跑鞋价格达到600元,开始与耐克、阿迪达斯等价格水平接近。


  然而李宁此番的重新定位后,虽然产品设计风格上增加了更多亮丽的颜色,但此举并未讨得90后的芳心。曾经比较喜爱李宁的消费者黄小姐对记者表示,“李宁的价格已经和耐克、阿迪达斯的差不多,以前买它是因为价格实惠,而且是国产品牌,现在它的鞋子花俏,价格又高,已没有什么理由购买了。”记者走访发现,相反走低价策略的安踏、361度、特步等中低端品牌倒是吸引了不少90后打工族驻足。事实上,对于家庭环境较好的90后,不少人从小就消费耐克、阿迪达斯的产品,价格对他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对于工薪阶层的90后来说,李宁的价格对他们又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