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下午,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商会、新密市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市服装协会、中国通宇控股集团、郑州曲梁服装工业园区协办的ZOO7河南服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迎新春联谊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郑州市副市长胡荃、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王茁、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商会会长李国松等领导莅临会议。600多名服装业界的企业家、营销商和各专业人士及20多家媒体参加了会议。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商会会长李国松在致辞中强调,2006年,尽管遇到了贸易摩擦不断、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许多问题,河南省服装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原崛起中发挥优势,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据河南省统计局资料:ZOO6年,河南省规模以上服装、鞋、帽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8亿元,与上年同期的2.43亿元相比,增长103.9%;实现工业增加值2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河南省占3%左右的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总产量达2.1亿件,比上年增长4.5%,1亿 河南人人均服装两件。同时,全省一统天下的民营规模以下服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显其能,稳步发展。终端产品的快速增长,对行业结构的调整和进一步优化起到较大影响,使纺织、服装、化纤的比重趋于合理;服装和棉纺对纺织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河南省服装业在满足市场需求、安排劳动就业、促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河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李国松会长指出,现在是河南服装业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河南服装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然而,河南服装业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瓶颈制约因素比较突出,诸如中小民营服装企业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许多规模以下服装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大多是价格低廉的大路货;企业发展环境需要优化,等等。李国松强调,在20O7年,省服装协会/商会为助推行业、企业发展,决定实施"融资通路,突围方向,发展环境"战略。
“融资通路”,就是成立河南省服装行业信用担保中心,采用互助担保形式,互助合作、自治自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会员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缓解中小服装企业担保难、贷款难、融资难;"突围方向",就是把大力发展裤业作为河南服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突破口,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河南打造成世界裤装的采购中心和首选地。"发展环境",就是通过与政府、与院校、与银行、与企业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开展服务大局、企业维权、业务培训、经贸交流等活动,提高服装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的环境。
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在讲话中,对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商会实施“融资通路,突围方向,发展环境”战略,给予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他强调,"融资通路,突围方向,发展环境",符合河南省服装实际,体现了创新精神。希望全省服装行业和企业继续高举名牌发展战略旗帜,积极推进名牌建设,想法设法提升豫派服装的品牌精神和文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素质;提高豫派服装的声音,让中国让世界了解河南服装业,支持河南服装业。
针对服装产业的现状;围绕河南服装产业如何做大做强的问题和突围方向,新密市市长赵新中,郑州曲梁服装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肖稼祥,中国通字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晓青,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助理郝军;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河南华人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同生等领导,还分别就园区建设、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国裤业大厦筹建、缝制设备企业与服装生产企业合作共赢等专题,发表了高见,为中青R崛起提供了前瞻思考,为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和战略建议,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服装——重点培育郑州纺织产业园、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淇县新纯服装产业园、商丘夏邑产业集聚区、睢阳服装园、安阳纺织产业园、滑县产业集聚区、镇平产业集聚区、鄢陵产业集聚区、太康产业集聚区10个服装特色产业集聚区。
{page_break}
五项重点工作壮大规模提升实力
日前,记者从河南省工信厅获悉,为加快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行业整体实力,省工信厅特制订《河南省纺织工业2012年行动计划》。
《计划》明确以“立足长短结合,优化一带一片多点发展布局,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突出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突出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突出终端产品拉动,培育知名品牌;突出棉纺、服装、印染、面料4个重点领域建设,改善染整、面料等薄弱环节,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力争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以上。为完成上述目标,2012年要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以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扶优补缺,突出棉纺、服装、面料、印染4个重点领域建设,重点培育10个服装加工特色产业集聚区和6个染整集群,重点抓好30个技改升级项目。
棉纺——重点确保棉纺生产处于全国第三的位置,并稳步提升,大力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加快郑州、焦作、许昌、南阳、商丘等市纺织产业技改和产业壮大提升。重点支持南阳新宇5万吨差别化锦纶、鸿闽国际60万锭纺纱、鹤壁朝歌12万锭高档精梳纯棉纱、华芳集团修武50万锭纱线、虞城辰龙30万锭纺纱、银龙集团20万锭高档棉纱等项目建设。
服装——重点培育郑州纺织产业园、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淇县新纯服装产业园、商丘夏邑产业集聚区、睢阳服装园、安阳纺织产业园、滑县产业集聚区、镇平产业集聚区、鄢陵产业集聚区、太康产业集聚区10个服装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支持夏邑天嘉1200万件服装、河南新纯1000万件高档服装、福临银基2000万套服装、河南汉帛1500万件高档时装、隆庆祥30万套西服、河南赛琪集团2000万件服装项目建设。
印染——重点支持在郑州、安阳、新乡、南阳、睢阳、扶沟形成6个染整集群。重点布局周口、南阳两市,适度布局郑州、新乡、安阳三个市,许昌、开封、鹤壁、平顶山、洛阳五个市区域排污总量“等量替代”,染整能力和环境容量协调提升。加快推进周口扶沟1.8亿米印染高档面料、睢阳区针织印染、新乡景弘9000万米印染等项目建设。
面料——着力培育周口市太康县、许昌市魏都区、商丘市民权县等中高档面料基地。重点支持海盟织造年产1.02亿米新型面料、新野县华星年产6100万米高档面料、许昌裕丰年产30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鹤壁常高新集团新亚年产3000万米高档休闲面料等项目建设。
二是完善服装配套和物流配送两个产业体系。形成纺织终端产品、纺织原料与面辅料配套能力协同发展、物流配送有序支撑的发展新格局。围绕面料生产基地、服装生产集群,加快建设郑州纺织品服装物流中心、郑州纺织服装贸易中心,分步推进安阳、南阳、开封、商丘四市的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建立区域市场联盟,建设中部地区极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纺织服装物流功能区。
三是大力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品牌服装、家纺、环保染整和高端棉纺项目。积极推进浙江职业装和男装、福建运动休闲服、广东针织服装、宁波品牌服装、江苏南通家纺、山东家纺、浙江绍兴印染、山东即墨印染、江苏高档棉纺毛纺等产业转移合作项目。继续抓好郑州、商丘、许昌、鹤壁、安阳、淇县、邓州等市引进印染、高档面料、服装项目建设,使其尽快投产。
四是继续培育50家优势企业和20家自主品牌。在2010年培育50家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加快重点培育和技术升级,加强战略合作和品牌建设。重点支持企业要采用新工艺、新装备为核心内容的技改、升级和创新。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2~5家,超10亿元的10家。选择20家自主品牌企业重点培育,鼓励开展设计大赛、新品展示发布等活动。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品牌收购。采用广告、媒体宣传、展会推广等形式,加大对郑州女裤梦舒雅、娅丽达、逸阳等自主品牌的培育,扩大女装、男装、针织服装、羊毛衫等品种规模,提升“豫派”服装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
五是支持服装、家纺和鞋类产品开拓市场。实施“名品进名店”活动。按照“内需拉动、扩大消费、多途增效”的原则,支持举办纺织服装博览会,支持自主品牌进入本地销售商场,提高“河南造”产品在商场的上柜比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