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起,南京的超市、家电商场、部分百货商场等试行“明码实价”。然而,首日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在百货商场,“满减”、“满送”等变相的返券促销依然存在。
商家排斥明码实价,说到底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某大商场的营销总监透露,商场最赚钱的两种商品是服装和鞋,成本价不到200元的衣服,标价可以达2000元以上。“满减”、“满送”、“满省”、“满抵”这些活动看起来折扣很大,但其中不乏猫腻,例如促销前只要把原标价1000多的衣服改为998元,消费者就无法参与“满500减200”的活动,商家算来算去都不会亏,“受伤”的总是消费者。
虚价销售,看起来商家是得了大便宜,但事实上,今年以来诸多商家的日子并不好过:4月份,我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9%,增速环比回落3.2个百分点。除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外,另一原因也缘于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了。一位白领消费者的消费经验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我几年没在商场买过衣服了。出席正式场合要穿的衣服,需要讲牌子的,就去香港买;平时穿的衣服都在网上解决,每年能在网上花掉几万,因为国内商场的衣服价格动辄千元以上,水分太大。”
政府部门显然也已认识到这点。为构建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今年初我省出台了《江苏省明码实价规定》,要求全面规范商业零售标价、促销、打折、降价等行为。明码实价对商家来说,也许损失了短期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透明公正的消费平台,买方花的是放心钱,卖方赚的也不是亏心钱。
不过,明码实价并不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业内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实行“明码实价”,商家可以积极探寻新的营销模式,同时可为消费者带来更全面的商品品类,提供更有优势的商品价格。由于目前实行难度不小,特别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推行速度,使整个零售市场都能实现规范转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