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门学科,叫Industrial Ecology,即产业生态学。
这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学科。
一个成熟而稳定的生态系统,上面应该有参天大树,中间是密集的灌木丛,下面则是漫山遍野的萋萋芳草。
大树为小草阻挡风沙,小草则帮大树保持水土,互利互惠,协同发展。
服装产业也应该是这样。
应该说,中国服装产业的小草非常茂盛,灌木林也已经郁郁葱葱,但鲜有参天大树。目前,许多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大树,只是移栽过来的“洋品牌”。
到底有多少“洋品牌”是在中国加工的?这个数字恐怕很难统计。只能说,实际的数字可能比表面上反映出来的多得多。同时,这是个变化的过程,曾经拥有绝对优势的中国OEM企业,也感受到来自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的压力。
代工不是目的。通过为别人代工,学习品牌运作,是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也是中国服装业最终形成能够掌控全球资源的跨国集团的必经过程。
我们看到,许多OEM企业已经开始尝试走出泥淖,走品牌之路。
这个过程一定会充满艰辛。要走品牌之路,就要构筑完整的产业架构,从流行趋势的发布,到纱线与面料的设计,一直到服装的设计与制造,形成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产业生态园。因此,一位有识之士曾经对某一大型上市服装公司老总说:“你们应该投资科技研发,你们不搞,小企业更没有这个实力。”
随着ZARA、Uniqlo等快时尚的流行,国内也有一些品牌学习这种模式。快时尚品牌的扩张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但在繁荣之下,品牌发展也是危机重重。近期一些品牌出现的库存危机就值得大家警醒。同时,快时尚偏爱的“大店模式”也在经受考验。
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下,唯有不断提升品牌自身抗风险、抗压力的能力,企业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由此,中国服装企业买手制也在兴起。买手行业专家赵刚表示,“国际知名品牌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买手团队,一般包括一个设计师、一个面料买手、一个版型买手和一个印花买手。”
之前,我们业内也有一些“买手”,但是,他们的目的则不同。
“过去,一些国内品牌经常去欧洲的展会上去拍照,说白了就是抄袭。但是抄袭别人品牌的企业不可能成为大牌,因为抄袭只能是一件产品,而完整的设计流程和成熟的发展模式是永远不可能被抄袭的。”七匹狼品牌总监龚乃杰说。
不久前,白领服饰董事长苗鸿冰说过一番很有见地的话,“我们都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要瘦身,品牌要减肥。现在有些企业是虚胖,假繁荣。要冷静思考自身定位。”
一句话,就是要撇去浮华与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做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