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制鞋行业的发展,品牌老化问题,已成为企业挥之不去的痛。现如今,国内消费者对鞋子的认知,已脱离曾经的“一双鞋能穿好几年就是好鞋“的观念,美观、个性成为了当代年轻人选购鞋子的主要标准。因此,摆在企业面前最棘手的难题则变成了“潮流”与“时尚”。
然而,品牌老化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理解为“产品”老化,所谓品牌老化是指鞋企早前创立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下降,以及销量、市场占有率降低等品牌资产贬值现象。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具备一定的品牌基础,知名度可能较高,但随着竞争品牌逐渐增多,品牌认知度便逐渐降低。以耐克的乔丹系列为例。此系列曾经在运动品牌里独领风骚,很多NBA球迷把此系列篮球鞋当成收藏,限量鞋、二手鞋也成了备受追捧的宝贝。然而随着乔丹的退役,当年的乔丹迷也从冲动消费的学生,成长为理性消费的上班族。乔丹系列的品牌诉求已经和目标消费群——青少年球迷产生了隔阂。继而耐克推出科比、勒布朗系列球鞋以应对市场变化。
随着制鞋行业同质化现象的不断恶化,“多而散”的品牌经营理念不断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要想在做专一品牌的前提下防止品牌老化,就一定要提炼品牌的稀缺价值,一个新品种所无法复制的“稀缺价值”,这是品牌激活的关键。众所周知,当新品类如果没有所谓的个性前来较劲市场,就很难站稳脚跟。企业主动推进分化,推动产业竞争的时“稀缺”能够更为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且能更符合消费者的胃口。从另一个角度说,当一个品牌占据了绝大市场的主导份额后,企业的最佳策略是主动推出其个性所在,创造新的机会点。拥有了独特的产品卖点,鞋企才得以在市场中不断成长扩张。
当然传播模式的新颖与否也是一个品牌形象与时俱进的表现。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鞋企携手电子商务拓宽市场,为鞋企制定个性化营销解决方案,而且同时实现通过网上销售同步做品牌和产品宣传推广,从品牌宣传到产品推广一步到位。如此借用电子商务的渠道开展与当下经济环境相匹配的宣传模式,利用互联网传播品牌,用电子商务推广企业,这种性价比高,策略容易变更的方式比较适合当下鞋企的发展模式。
由此可见,企业最棘手的“潮流”与“时尚”不是简简单单的改造产品,更主要的是改造价值,改造思路。过去李宁说“我要做中国的耐克”,但很不幸,现在这种说法不成立了,因为耐克本身就在中国,你做不了中国的耐克。对于所有的品牌都如此,再主打“做中国的×××”都不成立了,因此,你只能做自己。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