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石狮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

石狮服装产业的发展历程

从改革开放前的“估衣摊”到服装制造业竞争优势形成时期、服装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时期、调整阶段、品牌经营战略发展阶段、当前石狮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与融资方式的改进、中长期内仍以银行融资为主要融资模式石狮服装产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福建省石狮市是我国著名的服装之都,其服装产业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伴随着服装产业逐步从原始简单的形态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其各发展阶段相应的融资方式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


  “估衣摊”时期(改革开放前)


  石狮地处“风头水尾”,耕地面积极为有限,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是一个自然禀赋较差的地方。简单的农业经济无法维持人们的生计,石狮人为生活所迫漂洋过海,背井离乡。外出的海外石狮侨胞与家乡长期频繁交往,这些侨胞将海外商品寄回家乡,而石狮本地的一些居民以此开店摆摊,于是最初的小商品市场就这样诞生了。在当时这些小商贩曾达到了600多家,旧“洋服”成为主要的销售产品,“估衣摊”也就逐步形成了。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石狮的小商品市场多次受到打击,但是依然在曲折中发展。到1975年间,石狮的个体商贩已发展到1000多家,“估衣摊”遍布大街小巷。这个市场的兴起,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泛滥”。经过反复批斗,个体摊点基本上被取消。在此阶段,金融发展水平受到抑制,信用社不提供个人资金支持。石狮个体商贩基本是依靠自有资金运作“估衣摊”,极少对外发生借贷关系。


  服装制造业竞争优势形成时期(1979~1987年)


  1979年,我国海关放宽了华侨探亲携带物品的限制,大量海外物资流入石狮市。其中,“洋服”价格低廉、款式新颖,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采购者,石狮部分居民开始利用自有厂房、闲置资金,采取合股的形式创办家庭式小工厂,主要对洋服进行仿制并投放市场试销,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自产商品逐步取代了舶来品。至1984年,石狮镇服装厂发展到300多家,产值1950万元,大量“国产洋货”投放石狮商品市场,经营服装摊点达1500多个,贸易额近2500万元。


  服装厂商的增加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能够更多地吸引客户,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精力放在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上,注重服装设计,引入先进设备,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带动了整个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至1987年,石狮市共有大小企业592家,个体商贩3400多户,与外地联营的各企业164家,并且形成各类市场12个,各类商业和服务业网点2801个,从业人员11366人,年营业额26263.7万元。在这一阶段中,信用社为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服装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而个体服装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民间借贷。企业仍然是依靠内源性融资为主。{page_break}


  服装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时期(1988~1992年)


  自从1987年批准石狮建市以后,石狮的政策更加灵活,为石狮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至1991年全市已拥有1600多家大型的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与此同时,服装产业开始主动向外拓展市场。1990年以后,石狮企业开始大批在全国各地建立服装销售网点。到1992年,石狮市服装企业在全国28个省、市、区设立办事机构,在20多个大中城市的大商场建立了1500个销售专柜,2100多名供销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代理处,组成了一个联结海内外的庞大的销售系统。


  这一时期,金融深化水平逐步提高,银行体系得到初步放开。1988年,四大国有银行的支行刚刚在石狮市的落脚不久,正规金融机构的业务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能提供的资金有限,农村信所能提供的金融业务也尚不成熟。当时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贷款总量仅为1.92亿元,仅靠正规金融是无法满足当时的资金缺口,这种情况下,以标会为代表的民间金融模式为填补资金缺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时石狮市共有标会2000多家,标会会头和会脚人数达到7002人,其中会头2376人,会脚4626人。标会债务金额63737.4万元,债权58505.6万元。其债权金额是当时金融机构贷款的3倍。


  调整阶段(1992~1998年)


  1993年以后,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经济短缺时代结束,对服装产品的需求增速开始降低,石狮市服装产业进入了调整阶段。1994年石狮服装产业出现明显滑坡,服装产量比1993年下降了29.6%;产值比1993年下降12.2%;停产、半停产企业约占全市服装企业的52.3%。在激烈的竞争和调整过程中,染整业与纺织业开始发展起来。到1998年,石狮市有约421家纺织、染整业企业,标志着石狮服装业开始一体化发展。


  1992年下半年到1994年下半年,石狮市服装产业的金融体系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最显著的标志是农村合作基金会与城市信用社的成立与发展。城市信用社具有产权较为明晰的优点,并且其立足于当地,更容易被当地民众所接受,具有“乡里乡亲”的优势。当时共7家城市信用社相继成立,到1999年3月末,城市信用社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45亿元,占当时石狮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总和的2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13.93亿元,占总体贷款余额的30%。


  在此阶段,农村合作基金会同样也为石狮服装产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农村合作基金会原是为了给社区内农业生产和农民服务提供资金的支持,并不是纯粹为了支持某一产业或提供金融服务而设置的机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石狮市当地农业发展的速度及资金需求远远落后于服装产业的发展,因此实际上农村合作基金会成为一种为集群中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这些基金会多设立在市区,并且能够从事存贷款业务,成为服装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要渠道,截至1999年4月,农村基金会的期限股金和代理股金达到了1.96亿元,存款人数达到4254户,贷款投放总额达到8650万元,获得借款的人数达到341位。


  与此同时,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体系也逐渐发展与成熟起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出现了高速的增长,集群内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服装企业与银行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借贷关系。{page_break}


  品牌经营战略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


  1998年后,一些企业开始脱颖而出并成为石狮服装产业集群的“领头羊”。至目前已经涌现出如富贵鸟、爱登堡、哈利德等著名品牌,现有注册商标2000余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福建省著名商标40多个。品牌创新使得石狮服装业高附加值产品增多,产品质量、档次均有所提高,产品批量有所加大。2002年12月24日,石狮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称号。


  在这一阶段,石狮服装产业的市场拓展能力明显增强,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来,石狮服装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借助毗邻台湾的优势,199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扩大了与国际市场的沟通。很多企业通过设立合资公司、与国外著名品牌公司定牌生产、自己设计直接出口等多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2001年,石狮市出口销售收入达到1.98亿美元,自营出口总值达到9255.44万美元,外销比例已占纺织服装业产值的50%以上。此时,石狮市服装企业家意识到抢占市场份额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而营销网络的构建、品牌设计与广告宣传所带来的资金费用已经不是银行提供贷款所能解决的问题。


  集群内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开始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在深证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成为中小板上市的第九家公司,同时也是福建省内第一家在深圳中小板块上市挂牌的企业。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上IPO融资1.86亿元,2007年增发融资5.99亿元。由于国内上市门槛较高,部分企业选择了在境外上市,比如希尼亚于2010年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而希尼亚也由此成为首家登陆美国IPO的中国男装生产企业。


  从演进过程来看,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与市场竞争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早期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的粗放式经营,到当前激烈竞争下讲究产品创新设计、注重企业管理、采用并购重组等手段迅速做大企业的市场竞争,融资方式也逐渐体现出大规模、多元化的趋势。{page_break}


  当前石狮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与融资方式的改进


  经过长期发展,当前石狮市服装产业已经发展壮大,形成了产业链完整、产业高度集中的特点,同时形成了大中小众多类型企业并存的格局。石狮服装产业涵盖了从纺织、辅料生产、染整、成衣制造,西服、休闲服、高中低档服装等完整的产业链,且石狮地域不大,产业高度集中,同时在石狮服装产业集群里,不仅有驰名中外的大型服装生产企业,也有一大批中小企业及微型企业,形成了大中小众多类型企业并存的格局。针对这种特点,当前石狮市服装产业集群的融资方式应以以下几方面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中长期内仍以银行融资为主要融资模式


  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是企业资金供给最为重要的一环。从起步不久的中小企业到已经上市的大型企业,银行贷款仍然是融资的最重要方式,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近70%的外部融资来源为银行贷款。


  从石狮市正规金融机构近几年的存贷款数据来看,金融相关率水平高于整个泉州市地区的水平,表明石狮市具有较好的资金基础,能够为整体经济增长提供支持。最近几年这一指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石狮市生产总值加速上升有关,但从存贷比指标来看,近几年来石狮市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水平明显低于整个泉州地区的水平,尤其在2012年二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泉州地区的贷款达到存款的70%以上,而石狮市还不到60%。较高的金融相关率和较低的存贷比说明,石狮市还有大量的存款处于闲置状态并未贷出。银行等机构未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石狮市的正规金融存在一定的金融抑制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贷款高度集中在产值上亿的的中大型企业,而大量中小企业则日益表现出融资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点,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各家银行的政策引导,提高银行参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银行在中长期内仍为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并切实提高银行对企业的支持力度。{page_break}


  将民间借贷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辅助方式


  当前由于银根依旧从紧,银行一般不愿意放贷款给风险高、收益低的小微企业项目。鉴于此,有必要将民间借贷这种原始的融资方式作为小微企业的一种辅助融资方式。而民间借贷资本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资金形式,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支行对浙江、福建、河北、山西、江西、河南六省民间金融的调查显示,民间融资是否活跃与民营经济发达程度有关,民间金融活动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紧急支付和民营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和农村,民间融资广泛存在。


  民间金融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从简单的民间借贷形式到标会、私人银行、地下钱庄,再到农村合作基金会。而后者具备一定的法规约束,属于民间金融向正式金融的过渡产物。泉州作为福建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也是民间金融活动活跃的地区。泉州民间蕴含着巨大的资本潜力。


  民间金融对石狮市服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产业发展的早期,由于缺乏正规金融供给,民间金融资本成为服装产业资金供给的主力军。至1989年左右,石狮市的民间金融达到鼎盛时期,以标会形式存在的民间资金供给远超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目前,民间借贷仍然是石狮小微服装企业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由于无需抵押,手续方便,民间借贷具有很强的及时性来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


  然而,民间金融始终无法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资金用途与风险难以得到控制,并且可能成为进行非法交易的工具。同时较高的借贷成本也是中小企业无法长期依赖民间资本一个重要原因。根据这种情况,从长远上看,民间借贷只能作为小微企业一种辅助的融资方式,最终小微企业的融资还得在政府的扶持下以银行等作为主要渠道。{page_break}


  将上市作为优质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模式


  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相对于银行贷款而言,股票市场融资在资金规模上具有巨大优势。不仅如此,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使企业的运作更加规范,对于企业知名度的宣传也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上市融资对于石狮市服装企业而言是最优的选择。


  从国内上市来看,在此前,主板市场的3000万元股本规模,三年累计不低于3000万元净利润的门槛将大批中小企业挡在资本市场门外。随着中小企业板块于2004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通,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得到了拓宽。尽管如此,能够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的服装企业数量仍然较少,不少鞋服企业将上市地点选在了境外。究其原因,还是我国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过于严格,而中小板的上市要求相对于主板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动。2009年10月,创业板正式开放。从上市条件来看,创业板的财务指标门槛确实有所降低,但对于业务经营的要求更加严格。


  从境外上市来看,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等境外资本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企业相对较易获得融资。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上市的资本市场,从而顺利实现上市融资。


  重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展


  非金融债务融资工具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自2005年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以来,截至2011年6月底,短期融资券已经累计发行超过2.7万亿元,中期票据已经累计发行1.68万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已经累计发行9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已经累计发行1300亿元。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非金融债务融资工具近几年对企业的融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作为全国最大的服装产业基地的石狮市截止到目前尚未发行过债务融资工具。鉴于过去几年来债务融资工具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鉴于石狮市服装产业集群拥有的一大批经营规范、效益良好的优质中大型企业,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引导企业重视通过发行非金融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并将其作为将来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


  综上所述,石狮市服装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融资方式的不断演进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伴随着不同的融资方式,而根据当前石狮市服装产业的特点,银行融资仍应作为中长期主流的融资渠道,民间借贷、上市融资以及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则作为重要和有益的补充。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