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少数名族服饰围观之普米族、怒族、蒙古族服饰文化

少数名族服饰围观之普米族、怒族、蒙古族服饰文化

米族妇女服饰花样较多,而且有地域差异、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男子的传统服饰为交领长衫,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束腰带,扎成袋状,以便装物、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不同的名族有自己不同的服饰文化,小编带你去围观一下少数名族的服饰文化。









 


  普米族


  米族服饰花样较多,而且有地域差异。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上穿白色大襟短衣,下着长裤,外套黑袍色绣花坎肩,系围腰,梳辫子。未婚妇女喜欢用绣花双层蓝布包头,婚后黑布包头。宁蒗、永胜一带妇女上穿右襟短衣,下着白色长及脚面的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色腰带。衣服的襟边镶着花边或金丝边,裙中镶有一道彩色的横纹,十分艳丽。发辫以粗大为美,所以喜欢用牦牛尾做一假发,梳辫盘于头顶戴黑布包头,佩戴银质饰物、料珠、珊瑚、玛瑙等。普米族崇尚白色,以“白色”为为服饰上,衣裙皆以色为美。



  怒族


  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男子的传统服饰为交领长衫,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束腰带,扎成袋状,以便装物。蓄发,用青布或白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及脚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已婚妇女的衣裙上都绣有花边。妇女头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成串的银币装饰,戴钢质大耳环垂于肩部。男女都喜欢用红藤作缠头和腰箍。贡山一带妇女喜用精致的竹管穿耳,体现其独到审美观。



  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村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份,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蒙古族钟爱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page_break}


 



  侗族


  侗族男子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端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图案,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也有穿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傣族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男子多穿对襟或大襟无领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用白、青、浅蓝、淡黄色的布包头,女子服饰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西双版纳的妇女上穿白色、绯色或淡绿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的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喜欢留长发,并挽髻于顶,插上梳子或鲜花,典雅大方;也有用大布巾包头的。德宏和耿马的妇女上穿齐腰短衣,下着色彩艳丽的筒裙,发髻位于脑后,余发散拖一绺在背后,服饰衣料过去为土布,现多为丝绸,细花布,更显傣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材。



  哈尼族


  哈尼族崇尚黑色,擅长于用蓝靛染布,男子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青布或白布包头,女子因地域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红河等地妇女上穿右襟圆领上衣,下着长裤;墨江等地妇女上衣外套一披肩。下穿及膝短裤,打绑腿;版纳和澜沧一带的妇女穿短裙,打护脚,也有着长筒裙或褶裙的,盛行银饰,无论纽扣、耳环、项圈,手镯和胸饰,皆用银制,衣襟、环肩、袖口,裤脚,腰带等服饰上,多有镶嵌的彩色花边和刺绣的花纹图案。


 

来源:本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