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夏季服装销售高峰。每逢双休日,各大商场、服装卖场都人声鼎沸,加之商家大打促销宣传广告,打折服装比比皆是,打折多者3到5折,少的也有八九折,还有“买一赠一”,返券销售等等,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服装品牌之多数不胜数,往往消费者满心欢喜以为买到了“便宜”衣服,实际却被商家温柔地宰了一刀。
满场服装“看客喊价”
记者近日在烟台一家服装超市发现,琳琅满目的服装看不到一件标注价格的,看到的只是2折,3折,5折,8折,95折等等几折的标示,顾客想知道自己选中的衣服的价格只能询问场地服务员,服务员再根据顾客衣着打扮,揣摩顾客的购买心理,很随意地报出衣服的价格,看到有的顾客有心要买,服务员就加强攻势,宣传服装的质地、做工、面料等有多么好。如果顾客购买意愿不强,服务员就顺势再打折,直到顾客满心欢喜买回去为止。岂不知在你欢喜的时候已经被宰。
“建议零售”漫天要价
在许多商场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品牌的服装都有自己的柜台或“精品屋”,但仔细挑选时却发现,有的服装款式大同小异,更有甚者,相同面料和款式的服装,其品牌和价格却不一样。如在市区一家大商场看到,同样楼层,相邻两个品牌的厂家销售一模一样的一款女士夏裙,一家打折后价格为880元,另一家价为320元。问售货员原因,售货员称:“我们用的面料和他们不一样。”还煞有介事地让笔者仔细摸摸,但记者摸了半天也没摸出其差别来。
记者在多家商场看到,几乎所有的服装都在打折销售,即使应季服装也能打七八折。那么,厂家靠什么来赚取利润呢?
一些“业内”人士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大多数服装生产厂家都在其标签上标注有建议零售价格,其价格高得离谱,实际其批发价很低,一般应季服装是标注建议零售价的3折拿到手,甚至更低,而摆到商场的柜台上就卖到零售价的8折左右,商家中间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而标价昂贵的服装,其进货价更低,即使打3折销售,商家也有赚头。如在一商场看到一件标价1880元真丝女夏装,打3折销售,吸引了多名顾客的眼球。而同样质地的一款女夏装在另一家品牌店却仅卖300多元。做一件服装的成本到底多少钱,谁也搞不懂。
傍上名牌“倍增身价”
服装品牌决定着服装品质、消费群体定位等多重因素,一件普通的衣服,一旦贴上名牌标签,其身价就会翻倍。专门制造标签的“加工厂”也应运而生。
据常年做服装生意的王女士透露,有的商家进一批廉价的衣服后,将其改头换面,贴上名品牌的标签,摆到商场去卖,其价格就能翻几倍。以10几元一件的内衣为例,他们贴牌后一般标价都在60元到200元之间,利润相当可观。而在一些服装商店假冒名牌、“傍名牌”的现象更是习以为常了,虽然工商部门屡次打假,受利益驱使,商家这种行为屡禁不止。在南方地区已经形成“制售假标签”产业链条,商家的“量身定制”很到位,客户需要什么品牌的商标,他们能随时按客户要求提供,很是“方便”。
面对眼花缭乱的服装市场,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前应理性,不要轻信售货员和商家的忽悠,别让折扣服装“闪了腰”,不买贵的,只选对的,适合自己需要的最好。
来源: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