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欧盟频频出台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除继续使用传统“反倾销”手段外,还开始加大所谓“反补贴”力度。2011年5月欧盟首次对中国输欧铜版纸使用“反补贴”手段,近日更声称中国两家大型通讯企业华为和中兴接受了政府“非法补贴”,目标直指中国高科技及国有企业。
当前欧盟深陷债务危机,经济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很难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冲动。但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传统的“反倾销”升级到“反补贴”,背后有更多的深层次考虑。
第一,欲为“后2016年时代”做准备。欧盟此前更多采用“反倾销”措施打击中国产品竞争力。由于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在判定中国商品是否以低于成本价在其境内倾销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但欧盟面临2016年必须自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大限,市场经济地位牌会越来越难打。
第二,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传统上,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如鞋、服装等经常受到欧盟的“反倾销”关照。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出口产品在价值链上也快速攀升,在高科技产业上与欧盟企业的竞争趋于激烈。
第三,攻击中国经济体制。当前欧盟经济深陷困境,但中国经济却仍然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欧盟的经济体制并不是完全成功的,攻击中国的所谓“非法补贴”,可以转移国内民众对本国经济不满的注意力。
但欧盟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如意算盘必然落空,甚至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性比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要大得多。欧盟升级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只会导致双输的局面。中国可以承受经济减速的代价,但欧盟经济将雪上加霜,更难承受。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