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正是皮鞋生产的淡季。不过,在洲泉镇的足佳鞋业市场,记者看到的却是一片繁忙景象:上午8时,在“金舟·同舟皮业”商铺前,3辆卡车送过来12万尺皮,5名员工忙不迭进进出出搬运皮料。一打听,原来商户们正趁着淡季抓紧备货。
说起洲泉镇,不但有桐昆、新凤鸣等4大集团企业,还有制鞋和蚕丝被两大特色产业,形成“4+2”的局面。洲泉鞋业协会会长费金伦告诉记者,包括手工作坊等在内,洲泉鞋业特色园现在汇集了大大小小590家企业;以“奇兰朵”为龙头的250家生产成品鞋企业中有12家出口国外。加上足佳鞋业市场,洲泉鞋业已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产业群。
面对今年并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洲泉鞋业的发展同样面临严峻考验:原材料、劳动用工成本上升,订单减少。对此,众多鞋业经营者通过做专做精、产销结合和技术创新等途径,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自己赢得发展空间。
在足佳鞋业市场,“金汇鞋材”总经理钟金奎做皮鞋生意已有10多年了。“现在,全市生产的皮鞋中有80%买的是我家的内底。”据钟金奎介绍,鞋底共分三层,他只经营其中的“中底板”,通过做专做精,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说到鞋业市场的发展,钟金奎也是颇多感慨:“10多年前,在洲泉镇老的皮鞋市场,只有3家像样的鞋材商铺。再看看现在的市场,各类鞋辅料应有尽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也为周边鞋企提供了便利,降低了采购成本。”
在相隔不远的“金舟·同舟皮业”商铺,近300平方米的商铺内层层叠叠堆了两人高的皮料。“单是牛皮就有四五十种,这里堆放有价值上千万元的皮料,每个月我们进货就要100多万元。”谈起自己的经营之道,总经理陈爱芳表示,自己的货源比较丰富,品种齐全,并在运营中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机制,拥有300多位固定客商。现在只要客商一个电话过来,就直接把货给对方发过去。
据陈爱芳介绍,之前商铺设在杭州的鞋材市场,看到洲泉制鞋企业比较集中,才搬到了洲泉。她说:“洲泉鞋业产业链集鞋材供应和生产营销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我们很方便出货,企业也能快速从我们这儿取得货源。”
在洲泉工业区,嘉兴奇兰朵鞋业有限公司是规模较大的鞋企,去年一年就有近40万双鞋子出口到俄罗斯、日本等国。记者看到,每个车间都设4名检验员和1名车间主任。在划料车间旁边,每隔几道工序,就站着一名检验员严格把关。“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好技术革新,以先进设备取胜。”企业负责人赵仿南告诉记者,他们专程从意大利进口的机器流水线,一套就可以省去35名工人人工钳帮的工作量。
正是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传统的洲泉制鞋产业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