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奢侈品协会”真假事件曝光以后,奢侈品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不仅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又一轮思考。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发展对我们而言是否利好?我们带着思考采访了协会领导和业内专家,并和奢侈品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奢侈品消费增速放缓
很长时间,中国人对于奢侈品的巨大需求让外国人瞠目结舌。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LV店铺前,众多中国游客不惜花费数小时宝贵的观光时间用于排队,进店后甚至连价格都不问就会买下若干价值不菲的包包,绝不空手而归。“中国将是全球奢华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已成为业内专家的共识。有人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占有全球奢侈品市场20%以上的份额。但随着欧债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出现下滑趋势,中国外贸受到很大影响,实体经济也开始出现下滑,奢侈品消费也在中国遇冷。
近日,英国时装品牌博柏利集团发布财报称,该公司第一季度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主)销售增速从上年同期的67%跌至16%。而按销售额计算,在香港上市的周大福7月11日晚间发布财报称,截至6月份的最新一个财季,其收入增幅仅为16%;利润率较高的珠宝镶嵌首饰在销售额中的占比由3月底的27%,降至22%。
同时,中国最大名表零售商亨得利控股有限公司近日也有消息称,高端手表的需求增速这几个月来已放缓至个位数。瑞士历峰集团旗下钟表和珠宝品牌卡地亚CEO福纳斯也透露,中国对卡地亚高端手表的需求正在放缓。
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在表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增速放缓,不再呈现爆炸性增长的消费状况。
记者在前期采访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时,他谈到:“奢侈品消费在中国下降,这和社会商品零售总值下降有很大关系,因为经济的原因,商场销售处于下降态势,奢侈品销售也一定会呈现同样状况。当然,中国目前仍然是奢侈品消费大国,这和中国的人口基数是有很大关系的。”
王茁还谈到,奢侈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举进入中国,但真正销售迅猛增长是从2000年之后,中国人均GDP消费超过3000美元以上后,消费者出现消费升级,人们开始对品质感和品牌认知加强,奢侈品销售是在这个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得到很大提高。
中国特色的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消费对于国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位曾经的奢侈品消费者娜娜,娜娜在服装行业多年对服装类消费品的了解很深刻。对于家境殷实的娜娜而言,购买奢侈品并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奢侈品消费对于娜娜而言在不同阶段却有着不同理解。她谈到:“我以前是会买奢侈品的,购买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奢侈品牌的产品品质感好,公众认可度高,符合我的阶段性需求。但现在我不买了,因为在服装行业这么多年对于服装的了解越来越深刻,感觉奢侈品超越商品属性太多。”
娜娜谈到,在年纪比较小的时候会对奢侈品有一个比较崇拜的阶段,现在很多奢侈品消费者也会有这种现象,因此很多消费者对奢侈品消费比较热衷,完全超越了理性,这也体现了一种价值观。“现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似乎成为了一种全民的消费意愿,很多工薪阶层会积攒很长时间的钱去买奢侈品,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尤为突出,这无疑是中国消费者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在国外,奢侈品是有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的,但一定不是全民。国外消费者也认为奢侈品是高高在上的,但是他们不追高,因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娜娜还谈到,国外消费成熟还表现在,消费者消费不求最好,只求独特,认为保护自己的独特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国内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在国内消费,消费者还会认为一定要都用最好的,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国人购买力的提升,奢侈品消费也将获得一定的发展。对于奢侈品消费,需要引导理念,通过炫富来证明自尊,只能说明内在价值的缺乏。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陷入对物质特别是奢侈品的极度崇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会产生误导和扭曲。
采访中,在服装行业多年的商品企划专家熊怡这样说:“我觉得目前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态度是冲动的,不成熟的。看看微薄上炫富的郭美美,以及干爹门杨紫潞和安子熙这些年轻女孩之所以会引起轩然大波,都是奢侈品在她们头脑里引起的超常反映,他们觉得奢侈品代表的是身份,地位,而忽视了奢侈品本来的品位。再看看那么多买假货和A货的朋友们,追求的也是在混淆了视听后的虚荣。”
对此持相似观点的还有服装买手专家在国外工作学习多年的姚晓云,她认为:“中国的很多消费者买奢侈品,是想借奢侈品的商标标榜自己的身份或者财富地位,至少会有半数以上的奢侈品购买者存在着这样的‘攀富’心态,而并不是纯粹因为认可奢侈品品牌的文化理念或者品质做工。奢侈品在中国还有一种特别的现象,就是作为礼品消费,这也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
{page_break}
消费回归理性需时间
在采访中,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谈到,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他认为,奢侈品是众多终端消费品的一种,买一个奢侈品牌的包和其他品牌的包在功能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当然,奢侈品在品牌附加值和品牌贡献率上的确要比其他品牌要高,给消费者带来的品牌品质感和荣誉感要强于普通品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增长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说明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在提升,有能力消费更好的产品。”他同时谈到,现在国外的很多奢侈品大部分以其文化故事在吸引消费者,反而忽略了其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随着中国消费者的逐渐成熟,清醒,人们对奢侈品的认知会越来越理智,越来越清晰。
奢侈品品牌看好中国市场,也因此在近一两年内大举进军二三线市场,这带给奢侈品的是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奢侈品销售在中国市场仍呈现缓慢增长。
服装商品企划专家熊怡谈到奢侈品在中国消费将产生的变化时认为,全球经济的下滑对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可能产生影响,但因为奢侈品牌看好中国市场,而更多的在内地开设门店,因此也会增加一些消费人群,这也是奢侈品销售在中国仍呈现增长的原因。因为更加接近更多消费者,消费者消费也更加方便了。
熊怡认为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对奢侈品成熟的消费态度还需要时间:“相当大的一部分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态度应该是观望。消费不起的一大部分人是在观望中学习什么是奢侈品,消费得起奢侈品的在中国消费者中毕竟占少数。”她还说到,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其实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证明中国人民有钱了,富裕了,中国消费者认识名牌了,尊重知识产权了。
姚晓云也对此持相似看法,她说:“近年来,很多国际的奢侈品在加大力度向中国二三线城市进军,如果光从增长的趋势观察,奢侈品在中国的增长速度绝对是高速于欧美市场的,虽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在放缓,但相信对于奢侈品的销售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对于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何时理性回归的问题,熊怡这样说:“奢侈品会在未来出现很多副牌,各大奢侈品牌公司会在保有少部分的奢侈品后,更多是利用奢侈品牌所带来的名声,出品更易接近民众的低端副牌,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在现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奢侈品牌也在调整方向,由只对尖端人群转而面向广阔的民众。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也会随着中国的国力强盛,民众的文化程度提高,消费意识改变而趋向理智,平和。”
姚晓云认为,由于中国仍然处于经济发展期,目前国人对于奢侈品还是处于追捧的阶段,还是处于非理性消费的阶段。如果从长远的发展看,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只有经历了这个阶段,国人对于奢侈品的消费观念才会逐渐成熟起来。人们只有尝过体验过好东西,才会有好的鉴赏力,奢侈品的普及会逐渐将国人的消费品味培养起来。
她同时谈到,“在国外,实际上很多中产阶级都是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只是随着2008年之后的经济危机,中产阶级消费变为更为理性了。奢侈品现在在中国,也并非高不可攀的,很多收入中上等的人群都能够消费得起奢侈品,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奢侈品会成为更多人能消费得起的商品。”
在谈到中国出现奢侈品品牌的可能时,熊怡认为:“在这个浮华的社会,品牌要静下心来做,并保持一个持续,发展的状态不容易。中国要出现自己的奢侈品牌还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毕竟奢侈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它之所以能成为奢侈品,不仅需要文化的基奠和时间的积累,顶级的品质保证也是关键。”
姚晓云对中国奢侈品出现的时机这样认为:“意、法、英、美之所以能够出现为世界所认可的奢侈品牌,是因为这些国家具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本国的消费已经相当成熟,具备着滋养奢侈品牌产生的土壤,这些国家又同时有着足够强大的文化原创力和文化底蕴。中国只有当经济文化都发展到这样的阶段,才会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牌。”
对于未来中国品牌的发展之路,在结束采访时王茁秘书长谈到,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的强盛,品牌的逐渐发展,将来某个适当的时候中国也会出现自己的奢侈品品牌,但这个可预期的未来肯定还需要较长时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