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中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及规范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形式的公文。
调查研究是调查报告的写作基础,调查报告则是调查结果的书面形式。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凡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实际
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
(一)分类和作用
1、调查报告的种类。常见的调查报告主要有以下四种: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抨击时弊的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的作用
(1)为上级机关全面了解情况提供真实材料。调查报告不是一般的了解情况,而是经过周密系统的调查之后,对客观事物深刻感受获得的真实情况。
(2)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政策提供依据。调查报告不是对真实情况不加选择的反映,而是对调查来的情况进行科学地分析,从中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合乎规律的联系,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
(3)是介绍先进经验的手段。在调查报告中,不仅有真实情况的反映和认识而且有包含作者对情况的判断、评价以及由此得出的相应结论,从而形成比较有实际意义的结果,有利于互通有无、相互学习。
(二)格式与内容
调查报告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构成。
1、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多种形式:
(1)单行标题。由调查对象、事由和文种构成。例如:《600名女大学生公德状况的调查研究》。
(2)多行标题。用简明、醒目的短语概括调查报告的主题(主要内容、基本观点、主要结论)。例1:《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例2:《发展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xx市妇女经济合作组织小商品出口大有潜力可挖》。
(3)提问式标题。是单行标题的特殊形式,将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或调查后的结论概括成一个问题。例如:《XX村妇女是如何走向富裕的》。
2、正文。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①前言的表现形式。前言,即调查报告的开头,一般有四种写法:
第一种:对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作必要的介绍,点明调查报告的主题。
第二种:概述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总领全文。
第三种:用议论开头,点明所要调查的问题的重要性。
第四种: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由此引出对所调查对象的介绍。
②前言的写作要求简明扼要,深刻有力。
(2)主体。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干部分,充分表现主题之所在。通常用小标题来显示主体部分的内容。
①主体一般有四种表现形式。具体如下:
第一种:调查多个对象时,按照调查的顺序逐点来写,既分别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经验又从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经验中总结出共同的规律来。
第二种:根据调查对象发展过程各阶段的阐述,从事物前后情况的对比中体现出调查报告所要阐明的观点或规律。
第三种:调查某一对象的性质,按照事物的内在特点去写,从各个侧面或不同角度全面反映事物的复杂面貌。
第四种:调查两个不同的对象,按照它们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工作结果的不同对比去写,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②主体的写作要求。中心突出,观点鲜明,条理清楚。
(3)结尾。结尾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有以下四种形式:①总括全文以加深读者印象。
②由点到面指出所调查问题实际的普遍意义。
③提出建议给读者以建议性指导。
④省略结尾。
结尾,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精练概括,明确肯定。
(三)写作要求
1、认真调查占有材料。材料是形成文章主题的基础,对调查 报告来说,尤为重要。
2、分析材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材料首先是对材料进行鉴别筛选,其次是对材料加以比较,分析整理后找出规律性的实质问题,使材料更加典型,更能表现主题。
3、综合材料确立主题。一是寻找材料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二是确定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三是把结论与其他同类事物比较,从而作出评价。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