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一场成功的服装展会意义重大,既可以引领大众朝向最时尚的服装走向,也是品牌树立形象的良好时机,更是给自己打造市场与大众准确定位的重要时刻,所以,举办一场成功的展会准备工作谨慎有序并且有创意是最大的关键,举办方可以从展会传播、展会营销、展览模式、展台设计、展会服务、展会功能、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改善和创新,下面详细分析一下。
展会传播方面:
展会传播是展会取得成功的重要之处。展会的传播者有三类:组织者、参展商、观众。展会的组织者是参展者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在项目策划确定之后,进行大量宣传活动传达有关展会的信息。一方面邀请或招商,告诉潜在的参展者如果参加展会能达到怎样的效应。另一方面作广告,告诉观众展会上会有什么样的参展者出现。高质量的参展者才能吸引大数量的观众,大数量的观众也才能吸引高质量的参展者,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对展会的成败至关重要。而观众参观完展会之后的体验感受也很重要,他们会在无形之中对展会起到二次传播的作用。所以展会不仅应在传播上多做广告和宣传,还应在展会本身的服务方面多下功夫,只有让观众和参展商真正满意,他们才会对展会起到积极正面的传播作用。
展会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不仅需要利用传统媒体多做广告宣传,还需要积极合理的利用网络媒体。比如:开办网络服饰展览会,让没有机会参与的观众可以在网络上面欣赏各地美丽的服装。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面设计一些小型线上活动,比如自己做设计师,搭配自己喜欢的服饰,并网络票选我最喜爱的设计师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很好的吸引观众参加,而且对展会的宣传可以起到多级传播的作用。
展会营销方面:
展会的营销策略往往决定着展会参展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参展观众的多少。因此,制定优秀的展会营销策略是展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明确展会的功能定位,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参展商对展览会产生兴趣,以扩大潜在市场的规模。同时还应积极吸引优秀的参展商参加,以此为卖点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观众参加。
第二,要做好展会营销,必须要能清晰地向客户,诉说其 “卖点”,表明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第三:应积极创新营销手段。除了使用传统的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做宣传之外还应该积极利用一些新的营销手段,比如:直接邮寄、电话销售、的士广告、地铁广告等
第四:争取相关组织支持,或者对展览会进行适当调整,以降低对潜在购买者的资格要求,以此吸引更多的参展企业和观众。
第五:积极开展联合促销。国外在开展会展活动时,会展部门和旅游业往往能精诚合作,而国内会展界在这方面做得还十分欠缺。我国的会展在进行营销时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营销模式。国内会展界和旅游界不妨在联合促销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因为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存在许多共性,应将会议和展览会与城市及周边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这样在宣传城市旅游景点的同时也宣传了展会品牌,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page_break}
展览模式方面:
我国大部分展会都以传统的观众参观为主,这种传统的展览模式缺乏观众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也不利于双方贸易的达成。为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以便于更好的与企业交流, 2009年大连服博会突破以往传播展览模式,采取动静结合方式,强化时尚展示与参观者的互动,在展区内搭建300多米长的、目前国内最大的“回”形秀台。该秀台设计大气新颖、布局巧妙,增强整个展场动态效果,促进参展商与贸易商、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这一举措为大连服博会最终贸易额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展台设计方面:
近年来,各大展会的展台设计千篇一律,也让很多参观者产生了审美疲劳。独特别致的展台设计能不仅能让参观者印象深刻,更能让参观者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展台设计应该具有灵性,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更应该在无形之中向参观者传达一种文化理念。例如,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为了呼吁人们关注环保,关注地球,关注我们共同的家园,CHIC主办单位邀请了著名建筑师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南广场制作了大型广场艺术景观“家园”,作品全部由参展商捐助的材质为棉、麻、丝、毛等天然纺织品组成,充分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在这样的展会中参观,它会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体验,好像置身于大自然般的感觉,对于这种感觉我们也会记忆深刻。除此之外,CHIC主办单位还推出了以围绕品牌风格和产品定位为核心,以绿色、环保、创意为主题的展台设计评选活动,来实现保护环境、节约支出、促进创新的展会效果。
展会服务方面:
一个展览会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有好的传播营销模式,优秀的公关团队,好的展会构思,还需要展会提供的“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服务。例如: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在展会现场,主办单位通过“商贸咨询台”、“短信告知”、“绿色通道”、“专区负责人制”等多种便捷、细致的措施,服务于参展企业。同时,“红衣礼仪领位”、“服务手册”、“会刊”等展会现场服务,使CHIC这个国际性行业展会庞大的各个系统,在每一个服务细节上都井井有条。第十七届大连服博会为了保证展会贸易对接的有效性,博览会为参展企业和贸易企业提供了预约洽谈服务,以保证参展参会质量;同时,在展会期间博览会还向参展商和贸易商发放了调查表,根据填写的要求进一步帮助参会客商实现贸易对接。展会期间,博览会还向中外客商提供了一些较为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服务。如通过设在展场大厅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服务信息和展商资料;通过展会开发的短信平台,使参展商、贸易商、新闻记者及时获得相关活动的短信提醒;通过开放电话热线和电子触摸屏,使参会中外客商详细、准确的了解展会相关信息等。
展会功能方面:
展会功能是体现一个展会价值的重要方面。目前,走访各地服装展会,不禁使人有“千会一面”之感——重展示效果,轻贸易功能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能否认,展会的首要功能就是要展示企业形象,宣传企业文化,力推企业产品。但作为服装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展会,更应该着重突出其商贸功能。而专业展会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让行业内的相关方面能够走到一起,进行无缝的充分了解和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但是这一展会的基本功能却没有更好的被发挥出来。但是近两年,一些专业展会有所改变。以大连服博会为例,2011年大连着力打造“海外品牌的进口平台”,海外商贸功能,行业跨国界交流功能更加强化。大连服博会继续加大海外招商招展力度,除了新增“法国时尚中国行”的展览主题外,国际品牌代理中心还将携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40余个二三线品牌组建“欧洲时尚馆”,届时组委会将组织有意向和有兴趣的买家、代理商临场洽谈;和国际品牌代理推广中心联手旗下运营商与代理商举行“国际品牌全球合作伙伴年会”;同时,与大连保税区策划推出“保税区物流展示功能说明会”,为进驻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提供更具实际内容和意义的帮助;与品牌商举行多场次新品发布会等系列推广活动,为中外时尚界搭建高效直接的互通平台,提升和强化“进口平台”功能的实效性。大连服博会的这些举措为知识、信息、技术的跨区域、跨行业、跨国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更有利于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
我国品牌服装公司在飞速地成长,服装营销却跟不上节奏是我国服装产业的一大问题。而作为服装行业发展“助推器”的中国品牌服装展应积极创新商业营销模式,改变传统的贸易思维,使服装展会贸易额上一个新的台阶。例如:2009年宁波服博会首次主办了全国性的经销商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服装代理商、品牌加盟商等优质渠道商参加会议,众多宁波企业,以及韩国参展企业积极参会洽谈,寻找优质渠道以拓展国内市场。会期,所有参会渠道商都进场参观,并与很多参展企业达成了代理和加盟协议,200多名客商还赴企业实地考察。同时宁波服博会还开办了企业电子商务论坛,由于电子商务模式省掉了代理、铺店等周转环节,与传统市场营销渠道相比,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的成本更低、周期更短、库存更少,因而受到了不少企业的追捧,很多企业营销总监也亲临论坛探讨学习。2010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也审时度势,根据近年来海外流行的买手模式创办了“中国服装买手论坛”。 以“买手在中国”为主题,邀请拥有海外买手经历和国内市场实战经验的专家,通过对流行于国外的买手模式,和国内主要的代理模式的异同进行分析,共同探讨买手模式在国内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引导行业市场营销模式变化下的应对思路,创新行业商业运营新模式。这些举措对企业交易的达成和展会贸易额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page_break}
而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来说,在这个大环境下办好一场至关重要的服装展会需要面临的问题是严峻和冗多的。只有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探索出一条服装展会的未来发展之路。下面详细分析一下对于我国现阶段在服装展会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我国服装展览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同质化的,区域性的小型的服装博览会众多,这些展览会知名度不高,企业过来参展也得不到应有的效益。最终的交易范围也仅限于该区域,对于想要扩大市场,走国际化的企业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第二,展会缺乏创新,综观目前大多数服装面料展会,趋同性格外明显。数量庞大,但质量难以保证,缺少个性与新鲜卖点,使得招商招展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内容死板,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到展会当中,除了论坛就是时装发布,或者设计大赛或者模特大赛,项目单调,创新的局面没有真正开拓出来,在竞争中也就没有说话的权利。在未来的办展过程中,创新是势在必行的,要把创新当作发展的核心去研究。走特色化道路,避免重复的定位,提倡差异化竞争,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展会规模、内容、层次,不能一概而论。
第三,缺乏专业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服装展览会品牌。2006年2月份,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晋升为国家级,更名为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其他跟随者,又将何去何从?
2、我国服装展览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注重展会质量而不是数量,开展展会不能盲目,而应该是真的能使企业和参展商双方达到共赢。
第二,展会合作是未来纺织服装展览会的一个发展趋势。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其他产业区域加强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形成相互补充的集合优势。例如通过整合双方的资源优势,可以合并相同的展览项目,提高展览会的质量。有实力的展会也可以与国际展览机构合作,弥补自己展会的弱势,同时这也是使展会走上国际的一个好方法。
第三,进一步细分服装展览业市,对展会进行专业定位。目前纺织、服装类的展会70%是专业展,30%是综合展,按照企业的性质细分展览项目,提高展会的专业性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繁杂混乱的会展市场,与其没有能力做综合会展,不如踏实做专业的;与其做不了全国性的还不如做地方区域展,不管大小,只要做到专业,就会有自己的市场,吸引企业参加。在专业性上下功夫,一是从产业角度出发,不能只停留在产品层面,要从产品延伸到产业链,要有产业链之间的交易,如服装销售商和制造商之间,服装制造商和原料供应商之间,甚至是设计师和服装品牌商之间。
第四,打造国际化的会展品牌。中国的服装展会越来越多已是不争的事实。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有意向并且有能力参展的服装企业数量是相对稳定的。一个企业如果参加了北京的活动,再收到其它地方类似活动的邀请,就会犹豫不决。这样导致的分流,可能会使得所有的服装展会都不能吸引到足够的客户参加。于是,打造会展品牌,便成为中国服装博览会的首要任务。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高级成衣展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定位于高档成衣产品的专业展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专业买家及零售商。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认为:“高级成衣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级成衣界的市场领导者和推广平台,是中国唯一提供全方位国际水准服务的服务贸易展,其鲜明的国际性和专业性使它在众多国内展会中脱颖而出。高级成衣展肯定会成为未来中国形象、实力和档次最高的专业时装展会之一。”
第五,服装会展应打破常规运作模式,进行差异化竞争。例如2008年大连服博会整合各方资源发展服装创意产业,为我国服装品牌的自主创新提供推介平台。并成立大连国际品牌代理中心,为服博会的品牌代理和交易提供服务平台。大连服博会这种区别于国内其他展会以“展销”为主要形式的错位竞争优势为其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第六,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例如宁波国际服装节立足于地方文化发展起来。它依托宁波这一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集聚基地通过举办系列的服装文化 服装经贸和艺术交流等活动 扩大宁波对外影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促进了宁波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宁波国际服装节被评为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之一 在全国各类服装节中唯一获得这一殊荣。宁波是中国服装的发祥地 是享誉海内外的 红帮裁缝的故乡 具有深厚的服饰文化底蕴 这是促使宁波服装业得以超常规展 形成庞大产业规模并成为工业经济支柱的基础因素之一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 宁波的先民就穿上了由野生植物纤维纺织并制作的服饰 宁波是中国近代服装业发祥地宁波人缝制了中国第一套西服,第一件中山装,开办了第一家西服店,编著了第一部西装裁剪书,史称“红帮裁缝”。 历经多100多年的发展宁波成功树立起中国服装名城形象,宁波服装节之所以发展与其深厚红帮裁缝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
千篇一律的展会对于现阶段的服装业来说已经失去了魅力,要打造品牌形象,树立良好的品牌定位,就要把灵感与大环境的各种因素相结合,仔细思索,蕴含文化在其中,才能做到有足够的吸引力。也是举办一场成功展会的秘诀。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