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就中日钓鱼岛事件 谈谈“抵制日货”

就中日钓鱼岛事件 谈谈“抵制日货”

中日钓鱼岛事件最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就中日钓鱼岛事件 谈谈“抵制日货”。


  抵制日货会有什么后果,你搞清楚了吗?今天,我们就中日钓鱼岛事件谈谈“抵制日货”。


  近日,见到几位作家辗转传来的信。信中附的一封“号召”说:“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如果中国人一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如果中国人六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如果中国人一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笔者不由感慨:我们的作家还是很不错的嘛,也不是人人都在争鲁迅文学奖,也有不少人在争着表现爱国呢。


  “抵制日货”这事,隔一阵就要叫唤一次。国人看法也很分歧。有前外交官说理性爱国,“之前有些人主张抵制日货,可是全球化进行到今天,要看清楚,索尼产品95%是中国制造。抵制日货不愚蠢吗?”社评(《准备与日本打“连环反制战”》,该报9月20日)则讲:“中日一旦发生‘连环反制战’,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损失不会比日本社会的损失更大。……日本技术的优势,遭到中国市场优势的平衡,而且市场作为报复工具,比技术工具更容易立竿见影。”看来,经济依赖度既可以作为不赞成“抵制日货”的论据,也可以作为痛打日本的武器。不过,这么争大概是争不明白的。实践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标准,要不,干脆抵制一回试试?


  我们现在讲“抵制日货”,细分有三种方式。一是个人自愿不买日货。消费者本人的自主选择,按美国人的说法,该归入《独立宣言》所讲的人生三大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之最后一条,他人不可剥夺。不过,这一方式显然效果有限,否则“抵制日货”就不必隔一阵叫唤一次了。似乎有不少人觉得用着日货挺幸福。


  第二种方式是政府禁止进口日货。文革时就是这样,市场上任何外国货都见不到。虽说缺吃少穿,买什么都要票,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党也领导中国人民熬过来了。内政估计笔者相信:中日若打政府主导的“连环反制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也能熬过来。只是世贸组织对政府的经济行为有很多限制,禁止进口日货,不但日本反对,其他国家物伤其类,也可能反对。


  第三种方式,不但有效而且政府不必直接出面。这就是发动民间禁止买卖日货。


  这一方式,上世纪三十年代颇为流行。笔者未能躬逢其盛,幸好文学有反映,仍可窥见真相。比如,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这部小说在1959年还拍了同名电影。


  江南小镇。学生抵制日货,警告林老板的女儿不得穿日本服装上学,否则剥下来烧。林老板发牢骚:“哪一个人身上没有东洋货,却偏偏找定了我们家来生事!哪一家洋广货铺子里不是堆足了东洋货,偏是我的铺子犯法,一定要封存!”林老板花了四百块钱贿赂(国民)“党部”,得以撕了商标当国货贱售。但年景不好,卖不出钱,最后铺子倒闭,林老板潜逃。借钱给他做生意的人来抢东西。其中有个张寡妇,混乱中丢了怀里的婴儿,她疯了。


  茅盾并没有将林老板的遭遇完全归因于抵制日货,小说远比本篇短文能讲到的复杂,但一些基本环节至今通用。


  假设大学生李四的爸爸不叫李刚,没有门路,只得借了钱自主创业,“山寨”一批索尼产品卖卖。除了盗用品牌,他和日本其实没关系。但大家都叫“抵制日货”,他的店也不敢开了。三个月还不出利息,按贷款合同的通常条件,大庄家(如国有银行)可称李四“赖帐”,有权要他连本带利一次还清。大庄家有势力,可以拿到清算的大头。在《林家铺子》里,就是恒源钱庄到林家铺子“守提”,“毫不顾面子地派人来提取了当天营业总数的八成”。民间融资渠道复杂,那些凑份子的亲戚朋友最倒霉,他们往往血本无归。李四的爷爷会蚀掉“棺材本”;在《林家铺子》里,就是朱三阿太这样的孤苦妇道人家发疯似地反复说:“少了我的钱,我拼老命!”民间并不理会破产法规(如果有的话),债主蜂拥而来拼命抢东西。拼不过的朱三阿太和张寡妇等,还要被前来解决“群体事件”的警察驱赶。


  美国人有句话:All politics are local(所有政治都是当地利益之争)。鲁迅在《坟·杂忆》中讲得更直白:“或者要说,我们现在所要使人愤恨的是外敌,和国人不相干,无从受害。可是这转移是极容易的,虽曰国人,要借以泄愤的时候,只要给与一种特异的名称,即可放心剚刃。先前则有异端,妖人,奸党,逆徒等类名目,现在就可用国贼,汉奸,二毛子,洋狗或洋奴。”《林家铺子》则又往深里走了一步,茅盾写出了愤恨“转移”之后,一系列非愤恨者所能预料的间接后果。


  向那些传信的作家强烈推荐《林家铺子》。毕竟,市场比技术更能报复之类的宏大叙事,只有高瞻远瞩写社评的人才能讲;作家却可以描写市场波动里的底层挣扎。茅盾对笔下人物的生活何等熟悉!读过之后,作家们不但对“抵制日货”会有具备历史深度的新认识,而且下次争茅盾文学奖也有了标尺,不至于辱没了前辈的英名。


  不过“抵制日货”还是不妨试一试。另一篇社评(《中国不会因海上摩擦笨重跌倒》,该报9月17日)说得好:“中国要想在本次冲突中‘不输’……中国民间对日本的抗议活动须有序进行,期间不发生日本人遭袭击、其财产遭损害的情况。”李四他们不是日本人,他们的财产遭损害甚至人身遭袭击,想来中国社会能接受。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