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东莞校服绝大部分依赖外地企业来做

东莞校服绝大部分依赖外地企业来做

开学季,校服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东莞校服被曝光称校服绝大部分依赖外地企业来做,到底是如何,我们一起去看看。

  9月3日,东莞全市近百万“学生大军”正式踏入新学期。粗略估算,东莞公办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新生数量达到十几万,小学生校服价格一般400多元/套,初中、高中生校服一般700元左右/套。如果平均一套校服600元,东莞一年级新生校服销售额接近1个亿。


  记者调查了解到,对东莞市直属学校,5家校服供应商中东莞本土企业仅一家,绝大多数镇街公办中小学的校服供应中标企业也都是外地企业。


  然而,对于东莞很多服装企业有参与招投标的意向但找不到门道的说法,东莞市教育局有工作人员解释,此前已经通过报纸、网站发布了校服招标的信息。对于企业质疑的设置“校服生产经验”门槛是否合理,教育部门并没有回应。


  现状———校服供应商,过江龙抢风头


  最近卷入“校服招标疑云”事件的莞城是东莞市最早实行校服集中招标的。据莞城教育办透露,莞城于2005年开始实行统一校服款式、集中采购。而集中采购里,2010年以前均是同一家企业中标,这家企业在2008年更名为惠安博地制衣有限公司。2010年,惠安博地制衣有限公司再次中标,期限为两年;2012年,福建华荣服装有限公司中标,期限为3年。


  去年底,东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东莞市规范中小学学生服管理办法》,首次明确由市教育局委托第三方进行公开招投标。今年4月份,佛山市三水恒利达针织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南活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华荣服装有限公司、深圳市思贝特服饰用品有限公司、东莞市育英服装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成为市直属学校校服定点生产企业。中标企业的供应期3年,自2012年5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止。


  根据以上办法,镇街可以自行组织招标定点供应企业,也可以在直属学校定点供应企业中直接采购校服。记者了解到,5家市直属学校校服定点生产企业也相继中标多个镇街的中小学校服采购项目,例如,福建华荣服装有限公司中标莞城等多个镇街的校服采购;深圳市思贝特服饰用品有限公司更是抢食到了沙田、厚街、常平等12个镇街的校服采购“蛋糕”。


  和一些镇街招投标不同,服装名镇虎门确定校服生产企业采用的是现场“抽签”的方式,市直属学校5家校服定点生产企业都有资格参与。深圳思贝特服饰用品有限公司最终中签,成为虎门公办学校和镇办、社区办幼儿园学生服定点生产供应企业,资格有效期为三年。


  隐情1:大企业没兴趣,小企业很难进


  在服装企业聚集的虎门镇,就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品牌已超过5000个。这么多服装企业,为何缺位校服“蛋糕”的争夺战呢?


  “不感兴趣”,虎门一大型服装品牌企业负责人直言。他说,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直营店和加盟店,自家的货都做不过来,哪会参与去做校服?


  虽然品牌企业不想参与,但代工型的中小生产型企业却很有兴趣。陈越在虎门做服装多年,他无奈地说:“如果有机会肯定想参与,现在内销不景气、外单也大量萎缩,有稳定的单就好。”以前专做加工去年注册品牌准备大干一场的张先生说:“行内人都知道许多招标其实都是‘围标’了,对外招标只是一个形式,我们又不认识负责招标的人,没有关系根本进不去。”还有行内人直言:和政府做生意回款慢,有些地方要的回扣高。即使进去了,货品稍有什么问题就会被投诉,实在耗不起。


  隐情2:“校服生产经验”卡住企业


  市直属学校校服5家定点生产企业中唯一的一家东莞本土企业———东莞市育英服装有限公司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有十多年生产校服的经验,所以这次才能中标。


  作为福建人但在东莞做女装的陈先生称,第一代校服主要是运动装,作为面料生产场地,福建确实有成本优势。但如今,东莞的校服偏向于“西装化”,福建这种成本优势已经丧失。有兴趣参与的生产型企业则说:门槛太高。仅一个“2年以上校服生产经验”就卡住了9成想参与的企业。“校服生产技术上非常简单,何况东莞的服装企业一直都帮大量的国际品牌做代工,技术绝对没问题”。陈越称,没做过校服不等于就做不好,如果要求有10年的生产服装经验,那么大把企业符合条件。


  隐情3:面料成本高利润太低


  当然也有企业认为校服利润太低而不愿意参与其中。茶山的一家服装厂负责人就告诉记者,校服布料大多来自福建、江浙地区,东莞企业采购布料的成本大大高过福建厂家,所以外地企业在这方面更有竞争力。


  东莞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日晖认为,东莞的企业虽然有地利、技术也有优势,但在原材料成本上还是拼不过福建企业,毕竟校服6成的成本都在面料上。此外,东莞对校服有兴趣的生产型企业还有一个短板,就是信息太闭塞,很多企业连标书上网都不知道。


  在高调帮扶本地企业的背景下,下一次的校服采购东莞是否能向本土厂家倾斜呢?协会是否会有所作为?潘日晖称,这种机会确实能调动本土企业的积极性,但教育部门考虑的是招到合适的企业,不太会照顾本土企业,除非有东莞市政府全面统筹。

来源:羊城晚报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