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微博已经成为“网络水军”又一个新阵地,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可信度在逐渐降低。近来,微博热催生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微博营销。即任何人都可随意注册微博用户,发布企业或个人信息,以便与“粉丝”(指微博中加“关注”的用户)进行网络交流,从而达到宣传企业品牌或个人的目的。
据最新统计,如今国内的微博企业用户已达到6000家,据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预测,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在2011、2012、2013年底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然而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各大网站之间的微博业务竞争激烈,用户数除自然增长以外,不少是被“强拉”进来。
随着数量猛增,微博也成了“网络水军”出没之地。一位王先生向本刊记者叙述了他在微博上遭受攻击的经历:“因为对某个公司的产品夸张宣传的行为表示不满,我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谁想到短短三个小时就遭到了数百个‘网友’的攻击和谩骂,话语不堪入耳。”
在现实中,微博不但可利用移动终端进行传播,还可加入链接、图片、音频以至视频、引用等诸多功能,与博客、播客、论坛相比,互动性强,互动周期短,能够第一时间达成互动等优势显而易见。
业内人士对此颇感担忧,随着微博功能的多样化以及传播力的增强,如果服装企业微博营销一旦“误入歧途”,很可能产生更为强大的破坏力。
目前,有些微博认证乱象,已经使微博营销公信力大打折扣。据了解,不少网站曾经为了“拉量”而对大量用户进行“认证”,审核并不严格。而且对于用户的身份审核,也是一个困扰网站的问题。
据长期研究微博的社会学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介绍,“对于很多企业的挑战在于,如何正确地看待微博,以及真正能研究清楚微博中的用户特征、传播结构,用户关系和需求,很多企业仅仅是把微博当做一个炒作的平台,甚至把微博当做一个促销的平台,还有把微博仅仅当做一个危机公关的平台,都没有真正地把握微博的核心价值。”
要进行成功的微博营销,企业需要把握几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微博粉丝、用户关系结构、兴趣点和影响模式等找营销切入点,让用户自动去转发分享;二是不能仅把微博当做一个纯粹的事件营销或炒作平台,以免物极必反;三是要学会放低身段,使用消费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沟通;四是企业要真正将微博看做一个与消费者长线沟通的传播平台,不可能完全替代现有的营销方式,不能盲目夸大微博的营销效用,而应该理性地去分析在营销中其应该承担的角色,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开展微博营销,不是简单粗暴的信息轰炸式的营销。
同时,微博营销也会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在刚兴起阶段,会经历一段混乱的过程,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了解其属性之后,最终的营销环境可能会得到逐步净化。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