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首届亚欧服装产业合作论坛亚欧各国服装专家重要讲话

首届亚欧服装产业合作论坛亚欧各国服装专家重要讲话

9月7日下午,首届亚欧服装产业合作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亚欧各国服装专家聚首新疆探讨复兴丝绸之路。

首届亚欧服装产业合作论坛会场

 


  首届亚欧服装产业合作论坛会场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在论坛上致辞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在论坛上致辞


  9月7日下午,首届亚欧服装产业合作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加强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俄罗斯等国加强服装产业合作进行交流,专家们指出,新疆作为中国离欧洲最近的省区,与中亚各国接壤,民族众多,在文化上与中亚各国相近,因此在拓展亚欧服装产业大市场方面具有资源、地缘、人文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新疆服装产业,推进亚欧服装产业的合作与发展,重创“丝绸之路”的辉煌。


  各国携手复兴丝绸之路


  此次产业合作论坛是首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的重要互动板块,吸引了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个政府机构、商会和企业人员前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业内人士同台探讨中国与中亚在服装产业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潜力。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上合组织秘书处参赞罗光明、吉尔吉斯斯坦能源和工业部副部长阿桑诺夫、哈萨克斯坦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阿日巴耶娃、塔吉克斯坦商协会副主席拉黑莫娃出席会议。


  库热西?买合苏提说,首届亚欧服装产业合作论坛对于融合亚欧区域特色,推进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区域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服装产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明显。大力发展新疆服装产业,将吸引正处于转移阶段的服装产业加工基地落户新疆,必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与中西亚及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和交流合作。


  罗光明说,闻名世界的古“丝绸之路”将中国和欧亚地区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既是一条商贸和交通之路,更是各国文化交流、融合和对话之路,为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次新疆有关方面主办的、以“丝绸之路”冠名的服装节令人耳目一新。它是一次增进地区各国人民传统友谊、促进人文交流与合作、复兴“丝绸之路”的有益尝试。希望通过“丝绸之路服装节”,让各国的文化得到充分交融,把美丽和时尚带给大家,装点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合作。


  吉尔吉斯斯坦能源和工业部副部长阿桑诺夫、哈萨克斯坦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阿日巴耶娃、塔吉克斯坦商协会副主席拉黑莫娃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的服装产业发展情况和现状,他们热忱欢迎中外客商前往投资办厂。{page_break}


 


上合组织秘书处参赞罗光明在会上致辞


  上合组织秘书处参赞罗光明在会上致辞


吉尔吉斯斯坦能源和工业部副部长阿桑诺夫在会上介绍本国服装产业情况及政策


  吉尔吉斯斯坦能源和工业部副部长阿桑诺夫在会上介绍本国服装产业情况及政策


  新疆服装产业发展可主攻四大产业链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中国亚非协会理事姚培生、新疆纺织行办主任刘燕宁、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会安、山东如意集团副总经理韦节斌、新疆壹俐绮服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力空·胡加合麦提、华和国际董事长、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商务参赞刘传武在论坛上发言,结合各自实际阐述了亚欧服装产业合作的重要性。


  新疆纺织行办主任刘燕宁说,纺织工业是新疆工业化的先导型产业和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新疆国民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民生产业。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产棉省区,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的40%以上,目前新疆棉纺环锭已超过550万锭,位居西部十二省市前列。新疆具有一定的出口和内需市场。2011年,全疆纺织服装出口72.8亿美元,其中服装54.1亿美元,约占出口总值的32.14%,出口加本地市场消费,服装市场容量达500多亿元。而新疆服装企业出口仅占1%。新疆拥有较低的人工成本,电价低,劳动力资源丰富,服装产业转移,新疆有一定的承接条件,具备成为我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服装生产基地和向西出口桥头堡的有利条件。自治区已经出台鼓励发展服装产业的优惠政策,以做大做强新疆服装产业,提高新疆服装在出口加工中的比例,规划到2020年全区服装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服装贸易总额1600亿元,吸纳就业50万人。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说,考虑新疆纺织的资源、基础及未来发展,有四条产业链可以重点布局:一是棉纺织业,发挥新疆棉花资源丰富品质好优势,真正建成国内优质棉纱棉布生产基地,应该突出水平而不易强调规模;二是化纤行业,发挥棉短绒资源优势发展粘胶行业,突出环境保护和与棉纺织配套,适度向针织、无纺布、包装纸延伸;三是民族服饰业,充分挖掘新疆多民族服饰文化,建立流行发布平台和生产加工及流通体系,引导和丰富新疆多民族的服饰消费;四是出口加工业,面向中亚、西亚和俄罗斯等市场,把规模可观的过货贸易逐步转换为在疆生产加工。{page_break}


 


 哈萨克斯坦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阿日巴耶娃在论坛上介绍本国服装产业情况


  哈萨克斯坦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阿日巴耶娃在论坛上介绍本国服装产业情况


塔吉克斯坦商协会副主席拉黑莫娃在论坛上介绍本国纺织服装行业情况


  塔吉克斯坦商协会副主席拉黑莫娃在论坛上介绍本国纺织服装行业情况


  建议在乌鲁木齐建中国纺织服装硅谷


  据统计,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量已占全球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个产业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中国不过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车间,是众多国际品牌的贴牌基地,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附加值不大,自主设计和自主品牌只占总体出口的10%!


  中国亚非协会理事姚培生说,在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共和国地区,消费者一般把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德国的名牌产品作为首选对象。我们国内的高档品消费者也很认可这些国家的品牌,这种认为洋装比中装好的观念也根深蒂固。既然我国是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我们就要广度深度思考:自主品牌自主设计搞不上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只看到部门领导和行业领导以及专家们呼吁“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设计能力”等等,但到底有什么长远战略和阶段性的对策措施呢?最近我看了美国硅谷的创业发迹史后很有启发:不妨在我国内创建一个纺织服装硅谷,利用这个基地吸引境内外各类人才,将研发、制作、营销等主要功能集中起来发挥,以引领全国的产业。


  姚培生建议把纺织服装硅谷建在乌鲁木齐。他认为,新疆有如下独特的优势:中央政府开发中西部的政策不会改变,开发的力度在逐年加大;新疆有最优质的棉花,石化产品也有增加的潜力;交通越来越方便,区位优势在不断显现; 东部产业将会加快向西部转移。但唯一不足的就是人才。不过,这也不是不可弥补的。如果今后能提供比东部地区优惠得多的条件,服装产业领域的管理人员、科研人才,技术专家会流向新疆。


  华和国际董事长、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商务参赞刘传武在商务部工作近二十年,主要负责对原苏联国际事务,其中十年在驻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使(领)馆经商参处(室)工作,非常熟悉俄罗斯、中亚等原苏联国家市场及多双边经贸合作情况。


  刘传武说,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和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纺织服装业得到蓬勃发展,再加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中国在这一领域已形成绝对优势。也应该看到,中国服装进入俄罗斯、中亚国家市场的渠道和方式还很低端,一是大量通过外国客商在中国旅游购物或中国商户直接进入外国大市场经营,虽然价格低廉,但同时存在质量问题;二是中国这些年产生的国家或世界性服装品牌尚未进入这一市场,几乎见不到中国品牌的专卖店,相反,外国品牌在中国各大城市,包括乌鲁木齐已比比皆是。原苏联各国的纺织服装业虽未形成规模,但也不同程度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包括中亚地区具有穆斯林风格的品牌,只是还未很好地进入中国市场。俄罗斯、中亚地区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就是随着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建立,中国服装进入该地区市场的传统方式受到影响,在该地区开展服装生产与加工将成为新的合作方式。


  刘传武说,上海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为使本地区加强合作的愿望和特点更加突出,为本地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下了良好基础。新疆作为中国向西“走出去”的桥头堡和“背靠中国内地十三亿,面向独联体、南亚、西亚十三亿”的桥梁,在中国政府全面支持其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日益成为亚欧国家经贸合作的良好平台。建议内地企业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移,在新疆建立面向周边国家市场的生产基础和产业链,也建议外国的企业界朋友们多参与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将中国的服装企业进一步引入本国市场,开展生产与加工合作,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自身服装品牌进入新疆和中国内地市场。{page_break}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在发言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在发言


新疆纺织行办主任刘燕宁在发言


  新疆纺织行办主任刘燕宁在发言


  西部省区服装业携手闯“西口”


  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会安谈到了西部省区携手闯“西口”的问题。他说,新疆的边贸出口,以轻纺工业品为主,70%以上为工业制成品,包括纺织品、服装、类、食品、日用产品、家用电器等,其中服装是最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但大部分产品档次、商品价格较低,缺少主导产品和品牌商品。通过新疆边贸出口的产品基本上由浙江、河北、东北、广东等地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生产。这些产品再通过独联体商人运到中亚后,进入广大乡村、城镇批发市场,较少进入城市百货商场。从连云港起始贯通亚欧大路桥沿线的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相邻的四川、重庆等地服装产业集群地,重点服装企业的大宗品牌服装却在新疆边境贸易中严重缺失,这与国家倡导的支持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战略布局极不相衬;与当前应对行业困境,确保经济增长的发展需求形成强烈反差。


  目前,我国服装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5省成为我国服装产业的主产地,总产量约占全国70%以上,而西部12个省区的服装总产量还不到全国的10%。国内服装品牌90%以上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东部地区外贸服装出口受阻,内销服装生产下降,亏损面扩大。而中西部地区服装产业,近几年通过落实国家纺织服装调整与振兴规划,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地方服装产业特色正在形成,区域综合资源优势日趋明显,为中西部服装企业利用亚欧大陆桥新的丝绸之路,拓展边境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陈会安建议,利用本次首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的有利时机,整合各地区行业的优势资源,发起成立亚欧丝绸之路服装产业战略合作联盟,共同拓展亚欧丝绸之路边贸大市场。发挥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各省、区服装产业基地、重点服装企业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新疆边贸口岸的优势条件,在自治区支持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形成进军亚欧边贸服装市场的联合舰队,不仅满足中亚、东亚中低端城乡市场的需要,更要着力拓展这些地区大中城市中高端市场,并逐步建立先进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经销渠道,实现中西部地区服装产业主力军互惠共赢。{page_break}


 


中国亚非协会理事姚培生在发言


  中国亚非协会理事姚培生在发言


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会安在发言


  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会安在发言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