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棉价倒挂,是选择退却,吞下亏损,还是另辟蹊径,闯出生路?在众多纺织企业“踯躅”之时,山东如意(002193,股吧)科技集团(下称“如意集团(000626,股吧)”)毅然选择了后者。
记者获悉,如意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库比棉花生产基地(Cubbie,下称“库比农场”) 已经得到澳大利亚国库部长斯旺的批准,澳大利亚国库部已于近日在其官网发布批准这一并购的消息。
“在棉价持续倒挂的情况下,纺织企业出海谋求产业一体化将是较优选择。”9日,卓创资讯棉花行业分析师孙立武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海外优良棉花基地或将提上部分国内纺织企业的日程。
耗资约16亿
根据澳大利亚国库部官方网站发布的公告,如意集团拟收购库比农场80%的股权,澳大利亚一家羊毛加工企业Lempriere则将受让其余20%的股权。尽管双方并未透露交易价格,但业内普遍预计,山东如意集团需要支付约16亿元人民币。
2005年收购当地棉花公司后,库比集团成为澳大利亚乃至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商,在澳大利亚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过,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和长期干旱,总负债额超过3亿澳元的库比农场在2009年被破产托管,澳政府曾试图出资将其收归国有,但最终失败,改由外资进行收购。
3日,库比农场所在的昆士兰州参议员乔伊斯号召澳民众“全力游说政府改变这一决定”。乔伊斯称,将库比农场卖给中国企业是“澳大利亚农业利益的沦丧,最大水资源使用权的沦丧和13%国家棉花产品的沦丧”,并建议将农场分块售给澳民众。
尽管审批未受影响,但是,澳大利亚政府要求如意集团在3年时间内将控股权缩减到 51% ,并由Lempriere直接控制农场经营和国际市场营销,以削减外界“关于中国企业攫取澳大利亚廉价棉花资源的担忧”。
谋求产业一体化
耗资巨大,阻力不小。在如此代价面前,如意集团仍然执意海外收购,“棉价内外倒挂”的因素可谓影响重大。
“由于国内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整体不高,棉花种植成本与国外棉花种植基地有着不小差距,国内较有实力的纺织企业一直在谋求产业链条一体化。”孙立武对导报记者说,如意集团此次收购也是出于此种考虑。
据中国海关报告,今年1-7月,中国纺织品出口同比下降0.2%,进口棉花同比增长133.7%,至346万吨。7月份,中国棉花价格达到18231元/吨,相比之下,进口棉花价格包括进口税在内仅为14778元/吨。
孙立武认为,国内外棉价倒挂情况短期内难以缓解,加之国内纺织产业对外棉依赖度不断提高,国内纺织企业出海收购棉花种植基地将成为趋势。“通过一体化,企业成本将能够得到控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孙立武表示,仅在成本方面,如意集团就可节省巨额开支。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