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中非合作” 鞋企转战非洲正逢时

“中非合作” 鞋企转战非洲正逢时

    昨天,记者从温州鞋企哈杉鞋业有限公司获悉,该企业已经和尼日利亚拉各斯莱基自由贸易区签订协议,在该区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400亩的“非洲鞋都”,此举将进一步提高非洲制鞋业的发展水平。   非洲最大制鞋基地      据了解,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100亩由哈杉尼日利亚分公司大西洋公司自用,二期300亩以出租或转让形式,引进当地鞋企。项目建设周期3—5年。建成后,日产鞋近20万双,将成非洲最大的制鞋基地。    哈杉鞋业董事长王建平介绍,2004年哈杉到尼日利亚投资建厂,是不得已的举措。因为当时尼日利亚发布禁止进口令,哈杉如果不有所行动,超过哈杉销售总额30%的尼日利亚市场可能彻底丧失。而此次投资建设非洲鞋都,是哈杉的一次战略布局。   王建平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明显,加上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中国传统产业面临又一次大调整。   2007年,温州制鞋业纯利润率正常为1.5%-2%,而同期哈杉大西洋公司的纯利润率为15%。不仅如此,哈杉大西洋公司的产品在整个非洲零关税畅通无阻,进入欧盟和美国市场还可享受优惠政策。       提高非洲制鞋业水平       2004年,哈杉进入尼日利亚时,当地最大的制鞋企业只有50多人的规模,还是德国人办的。受中国产品的冲击,德国人早就将企业转让给当地人。哈杉大西洋公司投产时,这家企业已濒临倒闭。哈杉没有乘胜追击,反而帮他们进行技术改造。很快,这家企业起死回生,现在规模还扩大了。   王建平介绍,3年前,尼日利亚制鞋水平和温州要差至少20年,现在已缩小了10年差距。境外投资,不仅需要走出去的企业有商业智慧,还要具备政治智慧。哈杉在尼日利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也要负起整个行业发展的使命。   2004年,哈杉刚开始在当地投资的时候,99%的原辅料都是从温州进口,现在这个比例已降到78%。当时,当地一家只有3个人的纸箱厂,在哈杉的培育下,现发展到30多人,是当地最大的纸箱厂。现在,当地制鞋产业链已经初具雏形,当然,受益的也是整个行业。   非洲鞋都建成后,可将当地产能提高30-50倍,3-5年可将在当地的采购率提高到50%左右,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整个行业发展了,作为行业的领导者自然水涨船高,可以尽可能抵抗投资政治风险。”王建平解释。       投资非洲正当其时      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中国将对非洲投资5000亿元。   王建平介绍,投资尼日利亚项目,不仅可以在进出口银行贷款,贷款利息地方补助25%,省里补助25%,国家补助50%,相当于无息贷款;而且国家有专项资金参股,该资金不要求控股,只要求5年后能不亏损退出。   温州大学教授马津龙认为,温州要调整产业结构,但对于众多小企业来说,高科技或在原基础上进行提高不太现实。传统产业仍是温州的优势,当这种优势在大环境下不断削弱的时候,走出去,特别是到非洲这样的地区,也是一条出路。   市外经贸局局长苏向青透露,现在不仅温州,整个中国的外贸面临严峻形势,单靠产品走出去已经不符合发展形势。该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引导温州资本的输出,特别是传统产业的资本和技术的输出,目标是越南、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来源:温州商报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