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重庆各级政府政府扶持丝绸产业的发展

重庆各级政府政府扶持丝绸产业的发展

对于资金占用率极高的丝绸行业而言,若无自己的原料基地,做强做大很难。

 

  近年来,重庆作为全国十大茧丝绸产区之一,丝绸产业遭遇了严重危机。“多亏各级政府对丝绸产业的扶持和支持。”重庆丝绸协会会长、重庆宏美达欣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辉对记者表示,在政府扶持下,宏美达才挺过了难关,也获得了不少殊荣,两翼蚕桑农户也实现了增收。


  经济危机危及丝绸企业


  武隆是重庆著名的出产优质蚕丝的养蚕基地,种桑养蚕亦是武隆中、西部片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今年46岁的彭顺禄已养蚕十五六年,是武隆县平桥镇乌杨树村众多蚕桑农中的一员。2008年,彭顺禄没有料到蚕茧价格突然下跌。“最低的时候一公斤卖十六七块,比头一年跌了五六块。”彭顺禄很不解。他那时不知是欧美经济危机,危及了他家赖以生存的蚕桑业。


  “有些心灰,好几户人家都改种粮食了。”彭顺禄回忆说。据武隆县政府统计,该县蚕桑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3.15万亩一度落到了2009年初1.5万亩,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优势产业面临凋敝的危机。


  与之相呼应的是,2008年之前重庆有200多家丝绸企业,经济危机劫波过后仅残存30余家。“但真正在生产的只有不到十家了。”重庆丝绸协会会长、宏美达企业集团董事长王晓辉对记者表示。


  “对于资金占用率极高的丝绸行业而言,若无自己的原料基地,做强做大很难,有时候我都想退出了。”王晓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有些疲惫。


  政企合作多措施渡难关


  危机之下,武隆县政府和宏美达果断采取补贴农户、增加技术投入等措施,鼓励农户坚守蚕桑种植业。


  “一张蚕种30块,公司补贴五六块,政府也差不多补贴这么多,我们差不多半价就买到了。”彭顺禄说,树苗、大棚、农药、蚕房都有补贴。2011年,彭顺禄一家从宏美达获得的蚕房补贴就达6000元,政府给的蚕种补贴也超过了3000元。


  三年下来,宏美达在武隆县给予蚕桑农蚕房改造、蚕种改良等方面的投入就达到400多万元,并另投入了100多万元用于蚕桑补贴。


  此外,宏美达还与政府合作,建立起以丝绸公司为主体,乡镇蚕茧站、村级养蚕员、小蚕共育户和专业大户为网络的技术服务体系,覆盖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并开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引进优质蚕桑种,帮助蚕桑农保收。


  王晓辉表示,在涪陵、南川、梁平等宏美达的蚕茧基地,当地政府与宏美达亦采取了同样措施助推蚕桑产业发展,让农户实现增收。


  企业农户实现双丰收


  坐落在乌杨树村西南角的彭顺禄家,今年种了大约十亩蚕桑。彭顺禄家刚收完本年第三季蚕茧,装满白花花蚕茧的麻袋堆满了半间屋子。“这一季有400多公斤。”彭顺禄指着靠墙的十几个装满蚕茧的麻袋告诉记者,“收得最多的第一季可收一吨多,全年收五季,一共有3吨多”。


  今年,武隆的蚕茧价格是每公斤26~28元。这意味着,这个八口之家,今年种桑养蚕的收入将有八多万元。“是三年前的两倍。”彭顺禄笑得很开心。


  据武隆县政府统计,去年武隆县蚕桑种植面积达到40293亩,鲜茧产量增加了210%,蚕茧价格也比三年前涨了约10元,蚕桑农户的户均收入比2008年增加了236%。此外,涪陵、南川的蚕桑农收入也有大幅增长。


  危机中坚守下来的宏美达亦收获殊荣,今年获得全国高档丝绸面料标志,是重庆唯一荣获该荣誉的企业。同时,宏美达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多亏各级政府对丝绸产业的扶持和支持。”王晓辉感慨道。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