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本身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甚至连品牌也开始出现同质化,并且,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新生品牌的塑造速度越来越快,品牌的教育和指引功能逐渐开始丧失,顾客对品牌的关注度开始偏向于专业细分,购买便利性和服务因素,同时也导致了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忠诚度持续下降
厂家的渠道扁平化,服装经销商设置重心下沉,大服装经销商被砍成小服装经销商,甚至原来大服装经销商下属的二三级分销商,也被厂家直接发展成与原来大服装经销商平起平坐的一级服装经销商了,你还别不服气,不接受的就干脆让你出局。
作为原来的大服装经销商,心理自然不爽,也有声讨厂家不讲道义,不顾早些年服装经销商开创市场时的艰辛付出等等,其实,在商业领域,千万别说什么情意感情之类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所谓的厂商早些年的合作历史,甚至是服装经销商老板与厂家高层的私人关系之类,其实也值不了几个钱。
作为服装经销商,把一些最为根本的东西还是要看清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例如这个厂家渠道扁平化,砍掉当前的大服装经销商,其根源是什么?怎么才能在根本上保障自己不被厂家所抛弃。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个问题,厂家为什么需要服装经销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成本因素,在商业领域,根本不存在技术难题,一切问题的核心,其实都是成本的问题,商业领域的技术研究,核心都是如何用更低成本达成目标。若是不考虑成本因素,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厂家之所以找服装经销商,不是厂家自己不会做市场,而是自己做的成本太高,与服装经销商的合作,其实就是借用他们的资金,团队,公司平台,社会资源,销售网络等等软硬件资源,降低厂家自身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提升市场运作与销售工作的效率,此为本质所在。
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早期是以服装为核心,以服装销售所带来的利润作为双方的合作纽带,利益形式单一,合作模式简单,厂家看重的是服装经销商的销售能力,服装经销商看重的是厂家的服装,品牌和市场投入,厂商之间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着“卖货”进行的,双方的具体对接也主要集中在战术层面,甚至双方的矛盾也多集中在利益分配的方面。
但是,随着外部市场格局的变化,真正的市场经济开始到来(这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四个字“服装多了”),从赚钱时代已经发展到抢钱时代,绝大多数的行业开始出现服装总量饱和,同时,服装本身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甚至连厂商品牌也开始出现同质化,并且,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新生品牌的塑造速度越来越快,品牌的教育和指引功能逐渐开始丧失,顾客对品牌的关注度开始偏向于专业细分,购买便利性和服务因素,同时也导致了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忠诚度持续下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