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寻找遗失的服饰文化——古代婚服一览

寻找遗失的服饰文化——古代婚服一览

婚纱成了婚礼的主旋律,古代婚服早已被人们遗忘,国代结婚时穿什么样的服饰,我们一起去看看。








  今天占据人们脑海并广受青睐的中式婚礼礼服恐怕仅有彩绣龙凤的大红吉服、大红盖头,以及清代以后女着旗袍男着马褂的式样。可是探寻华夏婚礼和婚服的源头,并上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时,才发现最初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而大红婚服实际到了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服饰只是婚礼仪式发生的巨大变化中较小的一部分颜色是心态的反应,从婚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华夏婚礼风貌乃至整个文化风貌的演变。


  周制婚服


周制婚服
<br>


  《仪礼》所述的整个过程其实包含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昏礼举行之日前,新夫家当以媒拜会新妇父亲。媒着玄端服。


  昏礼当日,新夫着爵弁服迎娶新妇,新妇由姆(即教导新妇的年长妇女)陪同,并两名随嫁女子到达夫家。


  新夫头戴爵弁形似无毓之冕;上衣玄色(青黑)象征天,下裳纁色(浅红)象征地,有黑色缘边,喻阴阳调和。蔽膝随裳,棕红色。大带黑色。履为赤舃,即红色复底鞋。


  新妇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婚服形制与男子同,惟服色有别,上衣下裳均为黑色,取“专一”之意。蔽膝、鞋履、大带随裳色,亦为黑色。另外从阴阳五行思想考虑,由于黑色属阴,故而在裳下缘红色边,以注入阳气而致平衡。


  姆以黑色丝带和发笄束发,身着生丝所制黑色衣裳。蔽膝、鞋履和大带色黑。


  随嫁者亦为黑丝衣裳,披绣有黑白相间的黼纹的披肩。


  新妇上车时由姆为其披上由黑色素纱罩衣以防风尘,此衣名“景”。


  昏礼中使者、侍者均着玄端服,包括玄冠、玄衣、玄色或者黄色裳、黑舃。{page_break}


  唐制婚服


唐制婚服


  士假绛公服亲迎,因此有人认为这是红色婚服的起源。公服又称“从省服”,是指在一般场合穿着但又并非燕居家中所着的日常服装(可参看服装专题-官服)。公服具有一定的礼制功能例如在婚礼中穿着,但又不及朝服(又称“具服”)所服用的场合来得正式。公服包括冠、帻和簪导、绛纱中单、白裙衫、革带、方心、袜、鞶囊、双佩和乌皮履等。


  女服“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夫有官者则从其夫之品服)”,头上的佩饰为金银饰以琉璃等的钿钗,钿钗有着品级的含义。


  自汉代以来汉族女子礼服多为深衣制,因上衣下裳属连隐喻女子“德贵专一”,如唐代士女的嫁衣“青质连裳”指的是青色的深衣。然而盛唐时襦裙大盛,以沈从文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持“唐代士女嫁衣系分裁制”的观点。而此处“嫁衣”又主要指“钿钗礼衣”的争论。唐代礼书,如《通典》《会要》《旧唐书·舆服制》《新唐书·车服制》《开元礼》等中记载:“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有人认为翟衣系深衣制,既然“制同翟衣”则钿钗礼衣也是深衣制目前主流观点认同沈从文先生的观点。


  宋代婚服


  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人着皂衫衣、折上巾;新妇从风可假凤冠霞帔,婚服大约是青色。


  明制婚服



  士婚,若穿深衣,妇则对应地服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婿也可假穿九品官服——青绿色,文官补子为鹌鹑,武官补子为海马。妇则按与婿相同的品级佩戴相应凤冠霞帔或花钗,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大红褶裙。


  以上服饰都对应一定的品级,士庶百姓婚服相比要简朴得多。

来源:本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