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血拼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企业发展出现诸多瓶颈。学者型企业家、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总结了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五大瓶颈——劳动力瓶颈、环境瓶颈、土地瓶颈、战略瓶颈及制度瓶颈。
首先,是行业劳动力等各方面成本的上升。其次,环境保护是现在企业发展绕不过去的另一重大话题。生态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两高一资”产业的发展道路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第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由于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正日益成为不少企业的发展瓶颈,如何应对这一瓶颈成为民营企业家必须面对的问题。第四,对于追求多元化的中国企业来说,如何打造“专、精、强”的核心企业竞争力是道坎儿;最后,如何突破原有企业制度的痼疾,探索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则是最为深层的制度瓶颈。
在五大瓶颈的制约下,中国民企发展的速度正在放慢,出现诸多怪现状。一是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态势,“去制造业化”、“去实业化”现象严重,产业竞争力下滑;二是监管软弱,产品质量堪忧,劣币驱逐良币;三是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难以升级,组装车间的角色和定位几十年来始终难以改变;四是制造业人才青黄不接,流失严重。
上述问题既独立存在,又互相联系,共同作用于中国经济和企业,成为中国企业持续发展的挑战。其中,这五大瓶颈中最为严峻的是劳动力瓶颈。劳动力成本上升牵一发而动全身,过去30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战略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之上,以此形成价格优势,然后通过复制扩大规模,提高销售和市场份额。然而,当劳动力成本不可逆转地提升后,推动原料、资金成本上升,使得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日渐式微。作为依靠人口红利而创造改革开放30年经济奇迹的中国来说,未来劳动力优势不再将成为一个巨大挑战。
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接近14亿,达到人口顶峰,之后将开始减少。去年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4.4%。社科院学部委员、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这说明今后中国的劳动人口将不再增加。而作为劳动人口中坚人群的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从2013年起也将开始缓慢减少。这个年龄层的人口在2020年前可勉强维持在9亿人左右,之后减少速度将加快。
事实上,低劳动力成本虽然有助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并不是一件好事。中国的企业一直从事低端制造加工的生产,无法实现产业的升级,就是与低工资相关。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产业工人群体,企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因为花大量的时间在招聘和培训员工方面,企业的生产效率无法提高,转型升级就更无从谈起。现在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工作效率波动、人员大面积流失等问题,都是低工资背后的弊端和危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的稳定性差。
企业应该顺应时势,应该把人力资源视为一种投资,而不是成本。这种投资将导致工人忠诚度增加,效率提高。众所周知,由于劳动力等成本高企,中国纺织服装订单正在快速外流到东南亚国家,这成为家纺服装业的一大挑战。国内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成本高企,订单减少,纷纷关门。
就在前段时间,阿迪达斯计划关闭中国一家工厂。其实,在阿迪达斯之前,另一行业巨头耐克就已经关闭中国生产线。时间再往前追溯,Clarks、K-Swiss、Bakers等国际鞋业巨头也已纷纷增设在越南、印尼的生产线。这些国外品牌企业的“出逃”,给许多中国代工厂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为什么这些国外企业选择“出逃”?因为它们是品牌的拥有者,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越南,主导权都完全掌握在阿迪达斯和耐克手中,权力无法阻止其转换市场,只有利益衡量的得失才是其选择不同市场的决定因素。
阿迪达斯和耐克“外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外资同样是利益最大化,一旦在一个市场没有另一个市场获利多,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对此,除了采取对企业减税、完善保护劳工权益法等措施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培育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唯此,中国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拥有话语权、定价权,进而拥有划分市场的主导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