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服装代理商——将服装企业铺向销售终端——打广告做宣传——通路销售,当中国品牌已经熟悉了以上的渠道途径后,却发现今天的市场情况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
对200多位B2B专业人士进行调研得出的最新报告显示,50%受访者将多渠道的管理战略视为“一项挑战”,合伙人兼总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消费品行业主要的挑战都是跟多渠道战略以及多渠道整合管理很有关,也跟整个销售能力、销售队伍、销售激励以及服务成本有很大关系。”调查显示,45%的受访者认为,最为头疼的是“农村地区销售人员的能力”、“服务成本”和“提供积极的端对端服务”。
如何进入农村市场
当服装还在一线城市遍地开花的时候,等本土品牌也从三四级市场由下而上开始发展壮大。
与大型城市的消费者不同,中国的农村消费者很少有机会在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或零售终端频繁购物。调研显示,超市、大卖场、便利店和购物中心仅仅占农村消费的20%左右。这让习惯了这些零售终端的品牌在农村市场打开通路显得困难重重。
服装企业对于市场以及渠道的把握能力不佳是造成成本浪费的主要原因。比如尽管宣传已经足够炫和有亮点。但真正到达中国农村市场的时间是半年后。而在这段时间差里,消费者的眼光已经被更新的概念和机型所吸引。
在调研中,陈泽奇发现,熟悉本土渠道的本土品牌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比跨国服装企业显得更有信心,41%的公司准备通过增加销售队伍把这个市场做起来。“我们并不提倡用这种方式来开拓农村市场。” 陈泽奇认为,这是一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落后手段,此外,想在农村建立高素质的服装营销团队需要大量成本。因此,建议服装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渗透进入农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信息化蓝皮书显示,农村网民年均增长71.6%,远高于城镇网民年均增长34.6%的速度。
以青岩刘村为代表的义乌“淘宝村”的出现,陕西东韩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疑给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树立了信心。电子商务恰好可以弥补农村缺少超市、商城等规模购物场所的困难,此外,相对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对价格更为敏感,而电子商务的服装营销特点正是价格普遍低于实体店面。事实上,许多服装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数据显示,50%受访的本土服装企业正在投资于互联网建设直销渠道。45%的消费电子服装企业和35%的大众消费服装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网络影响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