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漳州皮鞋匠家传手工技艺面临失守

漳州皮鞋匠家传手工技艺面临失守

漳州做皮鞋的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漳州市皮鞋厂,鼎盛时期有员工1000多人,产品出口国外。

 

  在芗城区北京路214号一家小店,47岁的手工皮鞋匠张必兴接过一双过时款式的女士皮鞋,锯鞋跟、打鞋钉、打磨、涂胶水……一会儿,原本丢弃可惜的名牌鞋,再次焕发光彩。


  昨日,记者走进张必兴装饰简单的小店,只见店里的一架补鞋机,铺板上摆着一些塑料鞋、拖鞋,货架上摆着一些自做的皮鞋,墙上铁线网挂着鞋垫皮带等小商品,还有一个小货架,售卖香烟及饮料。引人注目的是门柱一边写着“擦鞋修鞋保洁”,另一边写着“定做鞋子换底”。


  漳州做皮鞋的历史悠久,明天启五年(1625年),石码就有一家华南号皮鞋店,是漳州最早出现的皮鞋店。而后,漳州城区有时代、中美、南佳、步远、西施等十多家规模大小不等的皮鞋店。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漳州市皮鞋厂,鼎盛时期有员工1000多人,产品出口国外,生意特好时,货做不完就外放到其它地方设加工点。


  “原先,我们一家有五个人在漳州皮鞋厂工作,尤其是父亲张炎,做了四十多年的皮鞋,是远近闻名的做鞋能手。”张必兴介绍起张家制鞋由来。他1982年初中毕业后,招工到漳州市皮鞋厂。得益于家传,再加上做事认真,张必兴也做得一手好皮鞋,样样拿得起,在厂里期间被派往各地加工点做技术指导工作。2003年因企业改制,张必兴及家里的人都下岗了,只能自谋生计。因张必兴有多年做皮鞋的经验,一家民办鞋厂请他去做技术指导,并兼款式设计。过了5年,民办鞋厂倒闭,张必兴又一次失业。


  “再次失业后,为了养家糊口,2008年春节过后,我开了间鞋匠店,自己做皮鞋卖,也修鞋、擦鞋。”回忆起那时,张必兴有些无奈。靠着娴熟的技术和皮鞋质量好,他的小店也广为人知。甚至有一些单位要发鞋,也到他店里定货。尤其是他做的女式包仔鞋一直受中老年顾客喜爱。另外,顾客来擦鞋时,如果鞋有小毛病,他都给一一修复,这些顾客也就成了常客。这样的生意,对于那时候的他而言,“管全家温饱外,还略有剩余”,只不过,社会发展皮鞋款式逐步增多,而他只能做几种,顾客选择的余地较小,再加上小店位置较偏僻,人流量少,他的生意自然就逐渐走下坡路。


  “生意一直不起色,做的鞋少,原料不敢多进,而少量的进货必然要花较多的钱。”如今,由于定的原料量太少,厂家甚至懒得理,这样张必兴进货就更难。张必兴告诉记者,一个款式的鞋底而言,一般有六七个号码2种颜色,一个号码最少要10双,这样一个款式就得进一百多双的鞋底,几个款式就得几百双,需要较多的资金。而如果没有单位来定货,单靠一双双做来卖,进来的鞋底用不完,对资金不多的小店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因而现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专业的制鞋机器更迎合潮流,也吸引了更多的消费团体。以前常见的鞋匠,也只剩下几家在苦苦支撑。尽管仍在做鞋擦鞋修鞋,但张必兴坦承严峻的现实让他感到有点力不从心,正考虑是否再坚持下去。“干这行,已经30年了,说句心里话,确实是舍不得。”张必兴轻叹了一下说。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