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所言者,即是文化与营销之间的关系,当然,言有不同,论有各异,一家之浅言薄论,读者就姑妄听之吧。最近,文化一词提及率非常高,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文化产业的战术层面,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各界人士,都在积极讨论与推动文化如何创新、形成产业化并最终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就在大家认为“文化春天”即将迎来之际,在一个战术层面的操作上,告诉我们一个信息,不要太乐观了,服装企业的“文化”营销之路注定是“路漫漫”,我们不得不继续求索了。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局面呢?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关联问题值得探讨和商榷,那就是我们自古以来认为圣人或伟人需要有三个方面的功绩:立言、立德、立功。我在这里拿来借用一下,来形容中国当前的服装企业的文化营销化急缺的三个层面。
首在面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话语体系中,我们如果一味的就如现在一样只附和着西方的爱好和选择,放弃了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独特价值主张,那就只有被别人同化、被别人收购的份,连销售自己的服装都很困难,更别说去营销自己的服装品牌了。
在对外的服装企业的文化营销中,一定要统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自己的主张,然后传播出去,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广力,才能在国际上真正独立自主用文化去影响和感动世界的消费者。当然是证明了还是那句老话说的正确: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再来看看立德方面。道德观与价值观在文化中的地位我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道德的国度,无论是教育还是科举,首先都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可如今,在打着思想解放的旗号下,实行着伪思想解放,把中国人传统的正面形象颠覆成负面形象,把中华文化中自古以来认为恶的一面,歌颂成善的一面。单就这传播出去的后果就证明了向西方文化靠拢的意图。
其次是立功方面。如果要问将服装企业的文化营销化的一个举措是什么?我会说,是包装。因为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我们所能看到的外来文化,都是经过包装后的,而中国文化现在却四分五裂,主流文化不受重视,非主流却堂而皇之地代表国家,看看那些打进国际市场的中国电影,都是从性、从落后中寻找和外国沟通的桥梁。
所以说,在如今酒香还怕巷子深的时代,真理也要传播一千遍才会有人关注,才会有人相信的。中国文化现在急缺一个文化英雄,来振臂一呼,将中国式的文化带给全球,然后服装品牌才能最终确立。当然,我在这里所指的不是文化侵略,而是文而化之,既然要化之,当然是不能迎合西方的口味了,而是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逐步掌握文化的话语权,你有你的自由之路,我有我的和谐之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总会有一部分人认同你的理念,尔后跟着后面走的,因为世界是多样的,也是多元的。再罗嗦一句:世界也绝不是平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