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广西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樟木镇中村石奇岭自然村徐祖忠的桑园里依旧一片碧绿,老徐两口子正忙着采摘桑叶。谈到种桑养蚕,老徐打开了话匣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养蚕12年,桑园面积由3亩多增到10亩多,翻了三番。”老徐晒开了自家的养蚕账本,“年收入也由1万多元,增至近5万元。”
面积大、收入高,老徐成了村里养蚕的“领头雁”。面积翻番、收入倍增,不仅得益于种蚕公司的支持,还有福绵这些年来启动的土地政策——土地流转。
“大部分田地是土地流转过来的。”老徐轻松地说,租金不算贵,卖两筐种蚕就能搞定了。桑树全身都是宝,老徐还算了一小笔账:出售桑秆每亩收益约200元,可抵一年种桑购买化肥的开支。
尽管今年秋季旱情较重,桑叶长得少,只能养蚕12批。但庆幸的是,虽批数少些,但所养品种价格比普通品种高,每公斤种蚕仍涨到了46元,每亩收入近4000元。
“干这行很辛苦,一年累计干七八个月,大忙时还得请人帮忙。”老徐说,尽管如此,在家打工比外出打工更划算。
采撷好桑叶的老徐,来到了从村里租来的一间废弃蘑菇大棚里,大棚里是老徐养的结茧的种蚕和最后一批小蚕。
随着当地蚕桑产业的扩大,石奇岭自然村成了养蚕专业村,6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养蚕。由于种蚕公司技术指导到位,实行保价收购,价格稳中有升,种蚕粒大质好的,每公斤还能获一至两元的奖励。这些年,村里的养蚕数量和桑园面积逐年增加,种桑面积户均四五亩。
“蚕宝宝”给村民们换来了“金元宝”。老徐介绍,村民们集资修路也慷慨了,硬化1.6公里长的进村道路,村里人均出资就达1000多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