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宏观销售仍有增长的情况下,国内服装企业却遭遇尴尬?多数公司将矛头指向库存高企这一难题。李宁公司表示,“渠道库存压力加剧、零售终端竞争趋于白热化、零售折扣有所提高,使得终端零售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森马也同样苦称,“为加快库存处理,导致毛利率短期下降”。
“高库存”是今年服装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日信证券服装行业分析师王兵向记者表示:“今年宏观经济持续低迷,GDP下滑,消费市场冷淡,是服装行业面临库存压力的主要原因。前几年,服装行业扩张比较激烈,库存危机被经济大好的形势掩盖。现在经济一下滑,这个危机也就暴露出来了。”然而ZARA、H&M等洋品牌却在面对经济危机中仍旧保持不俗的增长。数据显示,ZARA在过去五六年平均增长都达25%,即使是在2008年欧洲陷入衰退的时候,它第三季度的增长仍然达到18%。
“品牌吸引力是目前中外服装品牌最明显的的差距。”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无论是从初期企划还是到后期宣传,所有出品都选用英国本土出产的优质素材制作,当然,在制作过程方面也同样加入专业的英国厂房负责,展现出的除了是设计上的严谨之外,也是一份对自我本土文化的尊重。国内品牌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以美邦为例,公司拥有美邦、AMPM、ME&CITY等数个品牌,其中ME&CITY品牌价格与ZARA等基本一致,但在销售及品牌影响力方面,却相距甚远。
另一方面,国产企业的经营模式依旧存在问题,目前市场空间有限,高速外延增长难以为继,但企业的经营模式仍停留在规模化扩张的惯性里,从而导致产品库存积压。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高级顾问张大志认为,通过以一些经时冼练的永久流生经典设计元素作为骨干,再加入一些现代摩登的革新设计元素,国内很多企业对于ZARA等国外品牌的学习只停留在某一方面,但对于其他的管理模式却一知半解。
一位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服装行业,每卖出1件商品,生产商至少要准备2—5件商品进行库存周转,有时还会超出这个比例,由此形成了大量库存。比如,终端客户实际需要100件,零售商认为需要150件,分销商就扩大为200件,反映到生产商时就变成了250件。虽然终端顾客需求量始终并没有很大的波动,但经过零售商和批发商的放大后,订货量就一级一级增加,而且越往供应链上游其订货偏差就越大。国内大多数生产商从接单到成品上市平均需要90天时间,有的能达到140多天。而相比之下,从初期设计到最后成衣,ZARA用时为15天,H&M是21天。同时,国外快时尚品牌为保证低库存率,高汰换率以及快速时尚力,遵循少量、多款的产品策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