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以硅为母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Dai等以UO2(NO3)2·6H2O为印迹分子,四甲氧基硅为制备聚合物的母体材料,在硝酸的催化下制备了印迹聚合物硅胶,并对其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与具有相同表面积的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硅胶对UO2+2具有一定的亲合性和选择性。随后他们又对印迹聚合物硅胶进行了稳态荧光和荧光寿命的详细研究,进一步证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硅胶对印迹分子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很高的吸附容量。
Collinson等以多巴胺为印迹分子,苯基三甲氧基硅和甲基三甲氧基硅为功能单体、四甲氧基硅为交联剂,在酸性条件下催化水解,再将其滴涂在电极表面,形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印迹聚合物膜的性质,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膜对多巴胺具有特异的吸附能力,并可消除抗坏血酸对多巴胺测定的干扰。Pinel等[24]用酸、碱催化水解、缩合四乙氧基硅,制备了印迹硅胶固体,相对于空白样品,对印迹分子甲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当以邻甲酚作印迹分子合成的硅胶固体,对邻甲酚和对甲酚吸附有相似的结果。
He等采用一种与水不相溶的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和致孔剂用来制备印迹聚合物硅胶,可选择性识别雄激素。Puleo等将溶胶凝胶技术与抗原决定基法相结合制备了整个溶菌酶和16残基的溶菌酶C多肽的印迹聚合物硅胶。溶菌酶印迹聚合物硅胶吸附溶菌酶为吸附的非印迹分子核糖核酸酶的4倍,而16残基的溶菌酶C多肽印迹聚合物只表现出轻微的吸附特性。Ki等以雌酮作为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三乙氧基丙基异氰胺硅烷共价键合后,再加入交联单体四乙氧基硅烷进行聚合,加热断裂共价键,洗脱除去印迹分子,制备成球状的雌酮印迹聚合物,实现了对雌酮的识别。
Ling等在水热条件下浓缩四乙氧基硅,并加入氯化铝以增强对印迹分子的再结合能力,制备了儿茶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影响识别能力的因素,如被分析物的酸度、硅胶表面印迹聚合物的覆盖度和硅铝溶液的酸度等;并且将儿茶酚印迹聚合物修饰在晶体石英微天平表面构建了电化学传感器,原位测定印迹分子。Brandy等制备了癸胺三硝基苯分子印迹周期性介孔有机硅,将卟啉结合在其中作为结合印迹分子的光学指示剂。这种有机硅材料同时具有稳定性好、识别能力强、对卟啉具有灵敏高和选择性结合位点密度大的优点。
Zhang等通过三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与四乙氧基硅的溶胶凝胶作用选择性地在氧化铝膜的多孔内壁表面制备了2,4,6三硝基苯的印迹硅纳米管。管壁超薄,厚度约为15nm,可接近性好、传质阻力低。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