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市场竞争加剧
百货业作为中国最早对外投资开放的行业之一,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非一日之寒。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认为,中国的零售业用短短的30年时间,达到了发达国家百年发展的历程,这种粗放型的发展,必然会有很多地方做不到位。
一方面近几年国内商业地产迅速发展,由于商场定位雷同,而商业资源有限,商家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陷入的恶性竞争给整个行业发展带来了高昂的成本。正如日本和桥机构设计总监内田徹所言,中国大多数百货店“把招牌摘掉之后里边看不出区别”。在海外从业人士眼中,中国商家在环境装修等方面投入过大,却忽视了品牌的战略定位以及品牌组合,这也是国内百货从业者面临的集体尴尬。此外,各地此起彼伏的价格促销就集中体现了百货企业竞争激烈,且无序的竞争态势。
另一方面,与迅速增加的商场数量并不匹配的,是单一的经营方式。目前几乎所有的百货企业都在采用联营模式,虽然联营模式能有利保障百货企业经营收益,降低经营风险,但也削弱了百货企业对商品资源经营活动的掌控能力。而伴随着大批外资零售巨头来华扎根,过多依赖于联营模式以及相对落后的管理技术和水平,国内百货业如何与国际巨头竞争抢占市场,成为了制约百货业深入发展的阻碍。同时商业地产供给量的大幅增加以及以低毛利换取大量销售额的电子商务、购物中心等新兴渠道零售模式分流导致零售市场竞争加剧。
中国百货单位面积销售排名第二的广州友谊发布第三季季报显示,1-9月份归属大股东的净利润累计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71%。在已陆续公布的上市百货公司季报中,有超过50%的公司显示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最高降幅达三成。据同花顺统计,在申银万国百货零售业38家已发布三季报的上市公司中,11家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占比近三成。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有16家,占比超过四成。前三季度,上述38家百货业公司销售毛利率在13.3%~34.21%之间,其中7家公司销售毛利率同比下滑,19家公司销售净利率同比下滑,占比高达五成。
之前,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升14.2%,升幅好于预期,但商务部监测的零售行业重点商业企业9月份销售增速为8.0%,较8月份有所下滑。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造成数据差异的原因是百货销售表现不佳。商务部监测的分业态重点流通企业数据显示,百货9月份销售增速为8.1%,较8月份下滑了3.8个百分点。
整合规模抵抗冲击
激烈竞争的市场态势是百货业发展的动力,传统百货业的赢利模式和营销手段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此背景下,百货业的整合正日益加速。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克雄认为,未来零售行业兼并收购将是大势所趋,目前,日本百货业集中度57%、美国59%、韩国90%,而我国只有10%。
{page_break}
现阶段中国百货业的发展为产业整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产业整合的大幕已经拉开,产业整合的大舞台已经初见端倪。2011年7月,随着北京首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继北京首都农业集团、首都酒业集团之后,又一家“首字头”企业航母宣告成立。北京西单商场、新燕莎集团宣布双方重组完成,上市公司西单商场也更名“北京首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首商股份”。更名的完成,成为了这次大型国资商业企业整合的终点,也是这艘新商业航母试水北京商业的起点。“西单、首旅版”商业航母的起航,同时也意味着新燕莎控股已经真正成为西单商场的一份子。受益于此次重组的不只是西单商场,由于西单商场旗下在西单等地区拥有多处价值不菲的物业,这意味着“燕莎系”旗下缺少商业物业的现实将终结。重组之后,北京西单商场和新燕莎集团将在商业物业、资金资源方面进行共享,互补短板。在日后定位中“各尽其职”发挥自身优势已达到最终实现在不产生同业竞争的情况下实现品牌价值的相互推进的目的。
百货业进行产业整合,把企业做大做强,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形成业内的几个龙头企业,才能实现规模效应。目前中国百货零售业区域格局明显,形成了诸如江苏金鹰系、北京王府井、浙江银泰、东北大商、上海百联的“群雄鼎立”的局面。目前,区域龙头正在突破发展瓶颈,努力向外拓展,未来会形成全国性零售企业,并购是应对电子商务的必然选择。
如今的中国零售市场已迈进了需求多元、市场细分的时代,一直以来作为零售中坚的百货店不断调整营销模式,不断探索既能充分发挥企业固有优势,又能迎合消费新主张、适应消费新需要的经营模式。
现在的产业整合已不再是单纯的国企改制的重组途径,也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手段,也不再只是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今天,产业整合是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整合,是实现产业资源最优配置的法宝。产业整合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资源的重新有效配置,避免过度竞争对企业赢利能力的伤害,提高整个行业的赢利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有极大的帮助。
“粗放型发展”转向“精细化服务”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就中国百货业未来的发展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零售巨头均认为,需要从“大众市场”转向“目标市场”。
对此,日本百货店协会常务理事饭冈赖一介绍,日本百货公司近几年在服务方面已经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始重视从顾客视角提供专业服务。饭冈赖一表示,中国导购人员缺乏笑脸,缺少微笑服务,这是百货业发展的欠缺之处,因为这很难让顾客在消费时体会到舒适和信任。而在日本,百货业则是以“微笑”服务制胜的,这也是中国百货业与日本百货业发展的差距。
{page_break}
事实上,燕莎友谊商城、当代商城、王府井百货等北京多家商场,已经开始由“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服务”方向转型。“燕莎所有的活动并不以促销为目的,而是以打造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为出发点,打造高品位生活平台,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超值服务。燕莎从最初关注商品的档次及商品组合,到关注商品品牌及名牌商品组合,到关注顾客需求,到现在的关注顾客认同,燕莎已实现了从“以商品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经营思路的转变。”燕莎友谊商城总经济师和阳介绍。
随着大量外资的进入,百货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百货业目前遇到了来自其他业态的严峻挑战,但并不意味着百货业就没有发展前途。商业各种液态的兴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要看经营者的应对措施,如何尽快度过不景气时期。
专家观点
我国百货企业应该积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并开创新型商业模式,突破同质化竞争桎梏。国内零售业正在逐渐形成市场集中度高、企业规模扩大的格局,全国性的零售集团和区域性大型综合零售企业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现阶段我国市场处于黄金期,国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逐步显效,消费升级换代加快,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零售市场由生存型转向发展型、享受型。
但目前百货业的发展也不成熟,形成全国性连锁化扩张发展,在资金和运作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地方性百货企业的门店还主要分布在本省和周边城市,在区域市场上尽管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但在开疆拓土、跨省市扩张、横向渗透式的扩张方面还有待提升。
百货业要想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势必需要采取发展自营品牌的路径,例如买断策略、独家发售、经营自有品牌等,这无疑对企业的市嘲语权、创新能力、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依靠向自营品牌的转型,百货业才能从长期做强做大。
这亦决定了未来该行业对资金的渴求度进一步增加,通过资本市场弥补资金“短板”的需求愈发强烈,而上市公司亦是“能者居之”,由此未来行业的“优胜劣汰”将是常态。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展大企业是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战略措施。我们应当坚定培育发展一批世界级大公司,把这个作为战略方向,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零售为王,终端为王,有一种观点认为,掌握一个国家的零售行业就掌握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观点虽然有些激进,但却不无道理。百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对于百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用发展的方法来解决,而产业整合正是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症下药的解决之道,也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page_break}
随着交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地域间的差距将不再明显,百货店之间的优胜劣汰不可避免。1997年,韩国有109个店铺,到了2009年,减少了26个,只剩下83个。韩国百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营销模式由“大众市场”转变为“目标市场”。韩国百货商场在2005年之前主要采用各种酬宾活动,如赠送礼品、打折、大减价等方式来促销。随着消费水平的上升、全球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消费喜好的变化,韩国百货业在2005年以后通过CRM即客户关系管理方式,打开目标市场,针对特定客户群和VIP客户进行营销。
传统百货店想要谋求发展,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商品的结构要合理化,商品的丰富度要提高,此外二者要相互结合。第二,要避免商品同质化的问题,要在商圈中错开竞争,优势互补。第三,传统百货店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明白你的顾客群到底在哪里。第四,传统百货店要提升自己的购物环境。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传统百货店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的传统百货店了。它发展了很多新业态,形成‘1+N’的模式。比如百货与超市相结合、百货与专卖店相结合等形式,都是传统百货业的新发展。通过先进的技术变革,传统百货店也可以继续延续它的生命力。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不少百货店都做得不错。比如王府井集团、菜百首饰,它们通过连锁店、专卖店等新的业态形式来发展。没有传统的百货业态,只有传统的技术。传统百货店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才能够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
商业地产商逐步加入到零售业竞争,目前的连锁零售商正在逐步重资产化和纵向一体化,专业零售商正逐步扩大自己的疆界,综合型大型零售商将在业态复合化以及区域间的扩张并购过程中产生。但是这个合纵连横的过程对于身处其中的零售公司来说又将是较为痛苦的过程。
在未来3年中百货业将进入行业整合阶段,行业集中度将会有所提升,但是由于促销力度加大以及新店扩张,毛利率将继续下降,而同时租金和人工水电等成本保持刚性,直接挤压了行业利润率。
百货行业作为最受益于消费升级的业态,其生命周期在中国较长,是目前的主流零售业态。
以王府井、大商为代表的百货全国连锁及部分区域龙头在经营管理层面上具备了相当水准,具备优良资产但经营效率低下的整合标的频现,使得整合增效成为近些年行业最大亮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