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繁华盛景不再李宁 匹克关店上千家

繁华盛景不再李宁 匹克关店上千家

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眼下集体提前入冬,业内人士表示,经历了前几年跑马圈地般“粗放式”迅猛扩张后,国产体育品牌不可避免地进入“断臂疗毒”式的深度调整阶段。

  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眼下集体提前入冬。日前,以李宁、匹克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体育运动品牌先后爆出利润降低的消息,并在今年年初开始全面收缩网络布局,个别品牌关店数量上千家。业内人士表示,经历了前几年跑马圈地般“粗放式”迅猛扩张后,国产体育品牌不可避免地进入“断臂疗毒”式的深度调整阶段。


  进入业务收缩期


  国内运动品牌接连关店


  在过去短短几年时间里,国产体育品牌经历了一个高速扩张过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体育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契机,在此阶段中,许多体育运动品牌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开设门店。然而,这一繁华盛景并没得延续太久。


  根据匹克体育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匹克在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网点为6739个,与2011年年末相比净减少1067个。匹克体育的订货情况也不容乐观,2013年第二季度订货会订单总额同比下降20%以上。


  然而,缩减门店网络的远不仅仅是匹克体育。在位于红星路的时代百盛5楼运动品区域一角,还能看到曾经李宁童装专柜留下的标志,其位置目前为另一童装品牌举办临时促销,“李宁品牌撤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作为国内体育用品品牌的优秀代表,在2009年品牌收入规模超过运动用品巨头阿迪达斯的李宁也进入了业务收缩期。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李宁集团持续推进销售渠道变革,在新开248家店铺的基础上,对店铺进行了盈利评估和结构性调整,关闭1200家低效门店,这一关店比例更是高达15%。截至6月30日,李宁的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店铺数量为7303家,较去年底减少了952家。另外,安踏体育今年门店总数也减少了110家。


  店铺逐渐减少


  折扣促销成聚客常态


  昨日,记者走访蓉城多家国内运动品牌专卖店调查发现,尽管目前正是换季购物的高峰期,各大运动品牌专卖店却多比较冷清。以促销来拉动人气成为这些国产体育品牌的惯用方式。


  昨日下午,在春熙路的一家由某代理商开设的李宁旗舰店类型店铺中,记者看到,尽管该店铺出售的商品非常丰富,营业面积从一楼延续到四楼,导购人员也积极向顾客打招呼,但店内的顾客却还不及店员人数多。即便是四楼打折区商品,也少见顾客逛店。“清仓大甩卖了!”而附近的一家安踏体育专卖店门口,已经打起了“装修前大型特卖会全场5元起”的广告语,各类服装、运动都参与了促销优惠活动。店内聚集了众多各年龄层的消费者,选码、试穿、付款等一片忙碌。而在与之相隔几百米的另一家安踏常规专卖店,一眼望进去却只能看到店铺工作人员的身影。


  与此同时,曾经作为流行百货卖场中的主流运动品牌,李宁、安踏、匹克体育等品牌也渐渐不见踪影。记者调查发现,不仅后入的群光等百货卖场没有引入这些品牌,老牌百货卖场王府井百货、太平洋百货、伊藤春熙店、时代百盛等卖场也不见这些国产体育品牌,大多以耐克、阿迪达斯、新百伦等外资品牌为主。而目前设置有李宁、安踏等专柜的百货卖场多为社区百货,即便这些品牌开设有促销活动,耐克、阿迪达斯依然是大部分市民的首选。


  在李宁官方网站上,记者查询到,目前李宁在成都市的专卖店显示为28家(此数据估计不包括其代理商开设的店铺)。其中,折扣店的数量为10家,超过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包括西单商场、千盛百货、摩尔天府店、苏宁广场、华侨城欢乐谷等地的李宁专卖店均为折扣店。


  弊端日渐显现


  行业或迎来持续调整


  针对李宁、匹克等品牌的此番大幅度的渠道调整,记者致电相关企业对外公布的电话,均为无法拨通或无人接听状态,而四川地区的有关代理公司方面也不愿就此事多说。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表示,国产体育品牌此次集体收缩业务,主要在于前几年的粗放式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端日渐显现,预计行业调整还将持续进行。


  “国产体育品牌积极‘断臂疗毒’是好事,这一调整还将持续!”该业界人士分析,集中精力发展优质门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单店绩效是眼下国产体育品牌急需做的事。他还分析,国产体育品牌集体面临“冬天”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不少国内体育品牌前几年只注重开店速度,人工、租金成本的上升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一些低效店渐渐拖累公司整体业绩,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阻碍;其二,众多休闲服饰品牌和专业户外品牌的出现、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品牌的增速发展;其三,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也不断深入二、三级市场,参与价格战也进一步挤压了国产体育品牌的市场空间。

来源:成都日报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