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购买的400多元的羽绒服,上面写着含绒量90%,但是我穿着还是感觉不够保暖。”市民董先生昨日向记者反映,虽然自己购买的羽绒服含绒量很高但保暖性不足。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许多消费者以为含绒量达到标准,这件羽绒服就会很暖和并不准确,其实羽绒服是否保暖,跟含绒量和充绒量都有关系。
市民董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他购买了一件品牌羽绒服,在查看标签时,他发现羽绒服含绒量为90%,充绒量为70克。“最近天气有些冷,我就开始穿着羽绒服,但我感觉不够保暖,还不如以前购买的含绒量为80%的羽绒服保暖。”记者调查发现,与董先生一样,很多消费者只知道买羽绒服要看含绒量,却很少留心其充绒量。
根据今年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羽绒服装》新国标规定,羽绒的含绒量“明示值”不得低于50%,并明确标注填充物的名称、含绒量和充绒量。
天津服装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含绒量是指羽绒在填充物中的比重,充绒量是指在服装里填充羽绒的总重量。根据国家出台的羽绒服装国家标准中规定羽绒服含绒量要达到50%以上,但是没有规定充绒量的底限。许多消费者以为含绒量达到标准,这件羽绒服就会很暖和其实并不准确。羽绒服是否保暖,跟含绒量和充绒量都有关系,羽绒服装的含绒量直接影响羽绒制品的保暖性,但这并不代表羽绒服含绒量越高越暖和,保暖性还受充绒量影响。在相同的填充物材质下,充绒量越高,羽绒服肯定是越暖和。但是,不同的填充物材质也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像黑鸭绒这样好的羽绒即使充绒量低,也比普通羽绒充绒量高保暖性好。因此,消费者选择羽绒服不能光图便宜,要注重保暖性,在查看其羽绒服含绒量是否达到50%外,还应注意其羽绒填充物的具体成分和充绒量。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