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出击借全市之力“造血”
“今年的任务很明确。”朱红方说,目前平阴已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年底要保证地方财政收入8个亿,同比增长达到30%以上。朱红方认为,“突破元年”,是起好步、开好头的一年;是承上启下、为全面实现“三年突破”目标奠定基础的一年。
在平阴东部,正在崛起一座崭新的工业园区,朱红方寄予它5年后产出20亿元税收收入的厚望。“现在,很多大项目纷纷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跟进,不然项目落不下。路、水、电、气、污水处理厂……不搞这些,企业无法投入生产。”朱红方表示,全县要千方百计突破融资瓶颈,想方设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用好银行的钱、明天的钱和社会的钱,不仅不能为今后留下资金问题,还要为未来发展拓展更大更好的空间。”
充分发挥创新性的思路,贯穿了朱红方谈话的始终。他分析,“市里的政策都具有激励性质,出发点是帮我们破解瓶颈,是‘造血’不是‘输血’。比如,财政收入返还政策,
我们不超额怎么返还?贷款贴息政策,我们不去融资怎么贴息?土地指标倾斜政策,我们没有项目怎么给指标?这些政策都激励我们往前走,招大商,融大资,提高各项指标,才能赢得市里政策效益的最大化。”
产业集群要像“一串葡萄”
近来,平阴县趟出了一条招商引资的新路子。“我们最近谈了个项目,就是我们理想中的产业集群。”朱红方说,以前有些产业集群就像“一筐土豆”,几个企业看起来是一个集群,但是倒出来一个是一个,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理想中的集群是‘一串葡萄’,各自独立但又互相关联。”朱红方解释说:“关联既有横向又有纵向,横向上可以建立共享的公共平台;纵向上可以我产原料,你加工产品,还可以吃饭、住宿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投资50亿元的亚洲国际鞋业(济南)工业城项目就是典型的“葡萄式”集群。目前,项目由亚洲鞋业协会与两大龙头企业牵头,2000亩的总占地面积里,除了厂房,还有数百亩用于商业、服务业等。“这里的厂房有3层,土地利用十分集约,是集生产加工、展览销售、会务接待和物流于一体的一座‘城’,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企业。”朱红方说,预计项目将吸引5万多劳动力在这里吃住行。
玫乡将化身“低碳城”
“有句老话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现在,我们更要重视‘一方人如何养好一方水土’。”结合十八大报告要求,朱红方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下一步工作的一大重点。他认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打造“低碳城”,平阴基础深厚。“首先,平阴清洁能源建设的摊子已经铺开,风力、太阳能等龙头企业成果陆续显现。另外,最近接触的几个项目也带来了机遇。比如正在洽谈中的中国低碳投资中心想在平阴建设低碳产业投资中心,另外几家环保材料企业也在接触中。”朱红方说,平阴县小,人口少,从规划入手,从产业着力,从城市建设布局做起,建成一座“低碳城”是很有可能的。他这样设想道:“比如今后所有的建筑物,都增加一个从低碳角度审查的关口,可以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等设备。交警巡逻车、环卫车等不出县城、或出县城少的单位车辆,可以尝试使用新能源汽车……我们将调集专门班子研究这个课题,让生态文明真正从百姓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