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翔合鞋厂的600多名员工停工。连续几天,翔合鞋业的工人们推选出的工人代表都在试图与厂方接洽,但协商并不顺利。昨日早上,因员工、企业等多方压力,17名工人代表“顶唔顺了”,集体宣布不再担任代表职务。尔后,厂内部分内地干部主动站出来接力与厂方协商。在昨日的协商中,劳资双方代表都情绪激动,甚至当场落泪,但双方的谈判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坦言难做,17工人代表“请辞”
姚原(化名)的工人代表生涯仅持续了两天。打工十几年,待过3个工厂,担任过高管职位,姚原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禁坦言“工人代表最难做”。其他16位代表也有同感,觉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12月10日下午,翔合鞋厂的600多名员工停工。次日,厂内各单位推选各自代表。在推选名单上,全厂员工推荐人选或签名赞同。最终,每个单位推选出一至两名代表,17人代表团形成。多为企业副科级以上干部。姚原被推上任,作为管理干部的他,自认为有责任推动和解,尽快恢复生产。
形势似乎即将好转,可一场协商会将工人与代表间的信任击破。12月11日晚,工人发现有保安拿着行李箱,欲将其从侧门运出厂外,工人瞬间情绪膨胀,不少人冲进正在协商的会议室,指责代表不作为。现场十分混乱,协商最后不了了之。姚原坦言:“怀疑的人是小部分,但这种压力很大。”会议结束,姚原觉得多方不讨好,“企业认为我们从中挑拨,员工认为我们暗中勾结,还担心其他方面的威胁”。同时,因工人诉求不统一,代表们感到很难做决定。
12月13日8时许,17名代表聚在一起,拟出一份“卸任”声明,表示不再担任代表一职。同时,拟出一份请求,恳求资方及政府部门确保其人身安全。这也让工人们慌了神,有的提出重选,有的则提出不要代表,但终究无法与厂方对接。最后,厂内部分内地干部主动站了出来,接力与厂方谈判。
再次协商,劳资双方都没让步
12月13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劳资双方在工厂二楼会议室再次协商,桂城劳动部门、工会、公安、台办等部门在旁协调。据一位参与协商的工人介绍,台资代表、工厂采购部经理龚女士埋怨工人采取了部分过激行为,并指责部分代表从中挑起事端,“当时她说着说着就哭了”。两位参与协商的工人也感到委屈,说厂方没有体谅工人,也跟着哭了起来。
下午5时许,协商结束,龚女士表示尚无明确进展,“劳资双方都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没有让步”。据悉,资方希望工人先复工,工人则希望资方先解决“买断工龄重新签合同”等问题,双方仍未达成协议。工人代表们将拟好诉求,由台籍干部呈交企业总经理郑荣霖审定后,双方再进行协商。
台籍管理人员回应:不打算结业转移设备为节流
12月13日下午,该厂台籍管理人员首度开口回应,企业一直在正常生产,并没有结业打算,转移设备则是为了节流。
从台湾来佛山已有十多年,龚女士如今在翔合鞋业采购部做经理。谈起最近几天工厂的波动,她眼圈泛红,哽咽,忍不住哭了出来。龚女士自认为是员工的大姐,看着事态一步步恶化,她感到很痛心。
“企业一直在正常生产,并没有结业打算。”龚女士说,因为整体大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生存很困难,主要是招工困难,“有订单,但是没有工人,企业当然要缩编”。龚女士表示,企业按现场人员接单,将空闲机器运往四川则是“节流”之举。同时,该厂已经在计划将南海平洲的两栋车间清撤,降低租金以减轻开销。
翔合鞋业在2006、2007年,全厂员工有2800人左右。目前,全厂只有600多人,缩编严重。龚女士称,目前翔合鞋业的产能不高,每月只能生产几万双鞋,无法养活600多人,所以企业正在亏损。“生产线缩编,订单缩水,资方要求不加班也很合理。”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