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斯迈(Huntsman)是全球最大的特殊化学品及 染料制造商和营销商之一,位居世界500强,由老乔恩·米德·亨斯迈(Jon Meade Huntsman,Sr)于1970年创建,主营化学品、塑料、汽车、航空、纺织品、鞋类、油漆与涂料等,目前有超过12000名员工,运营机构遍布全球,不少大品牌如耐克、阿迪达斯、堡狮龙等都是亨斯迈的客户。
亨斯迈与中国也缘分匪浅。早在1992年便在上海成立了聚氨酯技术服务中心,2006年又在广州成立了亨斯迈纺织染化(中国)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现任美国驻华大使小乔恩·米德·亨斯迈(Jon Meade Huntsman,Jr) 也曾短暂担任过亨斯迈集团的董事长和CEO,他有个中文名字叫“洪博培”!
3月11日,在亨斯迈集团成立4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亨斯迈集团纺织染化事业部的全球总裁Paul Hulme先生。
中国超越美国
成为亨斯迈最重要市场
2006年8月17日,亨斯迈纺织染化(中国)有限公司在广州成立,这是全球纺织中心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的必然结果。当时,亨斯迈集团首席执行官彼得·亨斯迈断言,今后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亨斯迈业务的最大市场。扎根中国,显示出亨斯迈对中国经济的巨大信心和长远眼光。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亨斯迈纺织染化部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Paul:中国对我们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一个成长性市场。我们现在有很多重要的生产设施和资产都在中国,我们对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也进行了扩张,它不仅是中国本地的研究中心,也是我们全球研究中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欧洲、美国、印度等地的技术力量都将向中国转移。就业务构成来说,我们纺织染化业务全球收入的55%是来自亚洲,在这55%当中又有50%是来自中国。
记者:亨斯迈收购汽巴精化的纺织染化业务以后,对它的纺织事业部进行了重组,请您介绍一下亨斯迈近几年来的一些重要变化。
Paul:我们2006年在收购汽巴的纺织染化部时,这个部门差不多要濒临破产了。的确,对于汽巴集团来说,纺织这一块并不是它的核心业务,也没有意识到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已经从西方转向了东方这样一个潮流,所以如果我们当时不收购的话,它就会像现在的德司达一样面临破产。近几年来,我们在全球布局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把主要生产设施转到了亚洲,削减了欧洲和北美的员工人数,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更多地招贤纳士。经过3年的重组和努力,这个业务部门现在已扭亏为盈。
记者:纺织染化行业目前面临着怎样的形势?亨斯迈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Paul:目前纺织染化行业面临的形势是非常独特的,也是我从业30年来第一次遇到的。德司达在2009年就被KIRI收购了,但直到现在他们在德国的四大工厂还没有恢复正常运营。此外,科莱恩也宣布会关闭他们在瑞士的纺织化学品工厂,估计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会考虑把这个工厂搬到亚洲来。我们还有一个竞争对手宣布不再做纺织化学品业务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碰到四大供应商中的三家都出现问题,这对客户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相比而言,亨斯迈在这方面战略重点非常突出,我们还是聚焦于现在的纺织染化部,希望在这个动荡时期充分利用我们的竞争优势,留住我们的主要客户。
以销售收入5%
研发绿色环保技术
现在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的热点,中国也不例外。在前不久闭幕的“两会”上,纺织行业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一个讨论热点。而亨斯迈在纺织染化工业的节能减排、检测标准和认证制度的建设上,早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记者:亨斯迈纺织染化部将采取哪些举措来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以保证自己的行业领头羊地位?
Paul:实际上,我们有很多新产品的储备,纺织染化部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支出要占到销售收入的5%,特别是过去两年半,很多研发资金都是专注于开发绿色环保技术和产品。一方面,我们的产品可以帮客户减少30%~40%的水电消耗;另一方面,我们的产品还可以帮客户更好地达到环保标准,更少地排放废气废物,同时废气废物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也会更少。
特别是经过一轮经济危机之后,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强了,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用绿色环保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而这恰好是亨斯迈的强项。2009年我们推出了30个新产品,2010年还会推出更多,其中有很多都是绿色环保的。所以和我们的竞争对手相比,我们有更多的优势。
记者:有些零售品牌在终端产品上贴上了亨斯迈的标签,请问这些标签的检测和认证遵循怎样的标准?
Paul:我们与零售品牌主要有两类产品的合作,一类是染色产品,客户使用我们的染色产品使产品色泽更鲜亮,标签可表明我们的染料染色产品是环保的;还有一类是“High IQ®”智能效果系列产品,比如Hugo Boss的衬衫、李宁的运动服上,都有High IQ的标志。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和一些零售品牌还会推出一个“Huntsman TE”品牌环保项目,到时候也会有我们的标签在上面。
我们在全球设有很多这种技术实验室,在中国的上海、番禺和青岛各有一个,这些实验室负责设立标准,然后对产品进行检测,如果达到标准的话就进行认证。在上海我们还有一个纺织染化的测试标准技术中心,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产品的检测和认证功能。实际上,这也是我们三年的重组所带来的好处,现在我们在全球的所有实验室都连成了一个统一的网络,这样我们的技术知识就可以共享,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
{page_break}
差异化战略
铸就三大竞争优势
全球化时代的化工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如果说过去10年中国有低成本优势的话,那么现在的中国成本已经很高了。因此,亨斯迈在中国发展走的是创新之路,对商业模式进行灵活调整,以打造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差异化优势。
记者:亨斯迈和其他染化公司相比,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Paul:首先,经过3年的重组整合之后,我们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更快了。我们亚洲设有研发中心,可以更快地给一些关键客户提供技术支持,这是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优势。其次,我们有成本优势。重组使我们的经营成本下降了2000万美元,这在整合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还有就是全球供应链。尽管大家觉得化学品行业不以供应链管理高效著称,但其实客户对这方面是很重视的。对他们来说价格不是惟一重要的因素,还有及时送货、响应时间要快等。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这个行业里我们应该说是做得最好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