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近日某国际棉商3-4月船期的印度棉S-6M1-1/8″、S-6M1-5/32″报价分别为94.75美分/磅和95.25美分/磅,S-6SM1-5/32″的报价则高达95.90美分/磅(90天信用证),较12月份最低点上涨12美分/磅以上。
印度棉报价持续大幅上涨压制了国内用棉企业和贸易商的需求,青岛、张家港等主港一些中小进口企业纷纷反映,自2月中旬以来询价和下单的棉纺厂越来越少,有的贸易商甚至3月上旬以来几乎没有成交。与中国需求企业相对应的是,印度棉轧花厂、出口商和国际棉商普遍认为,短期高等级印度棉有望冲上100美分/磅。虽然各港口进口棉成交非常清淡,但外商普遍表现的比较淡定,有传言4月份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将先后下发与竞拍国储棉相搭配的滑准税棉花进口配额和加工贸易配额,外棉供应商认为销售机会在4、5月份。
据某新加坡棉商反馈,截至3月底,一些大中型棉商的保税棉量已达到2-3万吨,个别进口贸易商的保税库存也接近4000-5000吨。由于2月份以来港口外棉的成交量持续萎缩,2、3月份外棉的抵港量又比较大,因此青岛、上海、张家港等主港保税库库存压力明显上升,有的仓库3月上旬已不再安排棉花入库,存储价格也呈现“三级跳”式上涨,某些位置比较好,存储条件、设施较好的仓库每天每吨的存储价格达到1.70-1.80元,位置较偏僻、设施相对较差的仓库仓储费也上涨到每天每吨1.20元左右,几家大型外商估测,至3月底各主港保税棉的数量或将突破40万吨。
由于市场对4、5月份增发棉花进口配额的预期比较强,国家计划一直抛储至7月底且总量达到450万吨,再加上春节后“被放假”的中小棉纺织企业比例较高,因此对棉花、涤短等原料的采购一直处于“不温难火”的状态,除了国储棉竞卖市场上采购棉花外,现货成交承兑、赊欠的现象已很普遍。部分用棉企业在外棉大涨的前提下仍少量下单进口外棉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充分利用90天信用证甚至180天信用证,以降低现金流的压力,尽量把风险和压力向后推,等待4、5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和内销市场“春天”的到来。
来源: